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流氓与贵族 > 第五章 善与恶(10)

第五章 善与恶(10)(2/2)

193年七月,萧何逝世。他的接班人曹参表现又会怎样呢?

    学习曹参,喝酒就是工作

    曹参和萧何是同乡,而且还是同事,那时还没革命,两人的关系也挺好,但后来官做大了,彼此就疏远了。当然还不至于像张耳与陈馀那样斗得你死我活。曹参的功劳仅次于萧何,自从步入行伍之列,他已经脱离了本职工作。帝国建立后,他被安排到重要工作岗位,但不是在中央任职,而是辅佐刘邦的大儿子齐王刘肥。

    齐国在帝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管辖的地区就达七十余城。曹参在齐国着手恢复社会经济建设,广泛听取当地知识分子的意见。但儒家知识分子在怎样建设新齐国的方案上没有一致的意见,而他又不能从众多的方案中总结出新方案,这让曹参很失望。

    他听说胶西(治所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有位盖公懂得黄老之学,便高薪聘请他来做政策顾问。盖公的治国理念是清静无为而民自定。这一理念陆贾对刘邦也阐述过。两人也许没有事先交流过,但都认可无为而治。一方面是现实情况所致,一方面则是基于秦帝国过度有为而造成的历史教训。

    正如我们已经交待过的,老子思想如果从政治理念去解释的话,可以挖掘出天道自由主义,但老子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向这个意愿发展。它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学派,就是黄老学派。其主要依托的理论来源是《法经》和《老子》。《法经》侧重在君主加强中央集权,按法度治理;《老子》思想则侧重在“无为”、“虚静”、“物极必反”。按照《法经》所论,执政者首先是个执道者,而道可以生法,法是至正之公器,那么在现实操作中,执政者须按照法度办事。这样执政者在治国时既要讲道德,又要主刑名,既尚无为,又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