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坏世界研究 > 第五节 治乱兴亡的制度问题(3)

第五节 治乱兴亡的制度问题(3)(1/2)

    第五节 治乱兴亡的制度问题(3)

    政治所要对付的是一个充满冲突纷争的坏世界,政治制度和道德原则是人们解决冲突的两大方法。儒家力证道德才是根本,政治无非是道德的一种应用,所谓“为政以德”《论语?为政》。(儒德不同于周德,儒德纯属道德,周德有更多的政治经济含义),善治无非是落实为政治的道德《礼记?仲尼燕居》:“子张问政,子曰:‘师乎!前,吾语女乎?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于是,做人(创造道德人)被认为是政治问题而不仅是伦理问题。只有当人被转化为道德人,才能够达到心之治,而心之治是政之治的根本保证,如果能够解决治心问题,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冲突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治心就是根本性的政治问题。儒家尤其看重礼乐所蕴含的政治意义,甚至相信礼乐状态直接表明了社会治乱状态《礼记?礼器》:“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礼记?仲尼燕居》:“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经过儒家的解释,政治为主导的周思想就被改造为伦理为主导的儒家思想,它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年的思想主流。不过政治问题没有儒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不能简化为道德问题。儒家似乎不懂这一点。心之治有助于政之治,这没有错,但心之治意味着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主义,因此反而可能误导政之治。儒家的伦理学转向虽然促进了伦理学的发展,但却削弱了政治思想的推进,因此,儒家对周思想的片面和简单化改造恐怕失大于得。这是后话。

    礼乐治心指出了一些重要的“文化政治”问题:(1)文化不是政治之外的事情,相反,它正是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2)文化政治与国家政治不同,政权的颠覆只是亡国,而文化的堕落和崩溃则是亡天下,因此,天下兴亡归根到底是文化兴亡问题。(3)文化政治就是心的治乱问题。治世必须治心,如果人们普遍道德沦丧,人民集体堕落,那么,无论什么样的政治也恐怕无能为力,无论多么强大的政法制度都无法拯救社会秩序。亡天下将是一切政治的终结,因此,文化兴亡、天下兴亡和人性存亡是同一个问题,文化之亡就是天下之亡,也是人性之亡,所以孔子最担心“礼崩乐坏”。(4)只有伟大的文化才能够创造丰富的生活,才能使生活和社会充满活力,才能以其魅力去吸引世界万民,使天下归心,四海宾服。政治的最后成功依靠的是文化的成功,而文化的成功在于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其标志如孔子所说的:好的政治要达到“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子路》。,即此处人民满意,远方人民都愿意来模仿甚至加入这种政治体系。总之,周公创制礼乐而定义的“文化政治”基本原理是:政治影响力最终取决于文化影响力,政治成功最终取决于文化成功。

    礼是分别正确对待一切人和事的规范体系,它规定不同的人得到与之相配的不同待遇。礼是一种制造特殊化的制度,它关心的是一切事物的特殊性,而不是事物的普遍性,它试图给所有事物定义特殊的身份,并且确立与身份相一致的可识别的符号系统,所谓“正名”,于是,礼就几乎成为一种语言,它能够把一个事物说成是什么,这一特别语言规定了所有事物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