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先秦(19)(2/2)

好办得多了。”郑文公于是找了烛之武,他出使秦军,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还不如其他人,如今臣已老了,没有用了。”郑文公说;“我不能早些用你,如今到情况紧急了才来求你,这是寡人的过错。但是郑国如果亡了,你是郑国的臣子,对你同样是不利的。”于是,烛之武答应郑文公出使秦师,半夜里,郑国用绳子把烛之武从城头上吊下城去,到秦军见了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共同包围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必亡无疑。不过,如果郑亡有利于秦国,秦国打下去自然是值得的。但是,秦国和郑国之间,有一个晋国在当中,秦国不可能跳过晋国来得到郑国。那么,即使是郑国亡了,也不过是秦国花了力气而让晋国自白并吞了一个郑国而已。秦国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况且,秦、晋两国是邻国,晋国强大了,就等于是秦国弱小了。如果秦国不帮助晋国打郑国,以晋国一个国家的兵力是不能使郑国亡国的,郑国就能保存下来。以后,郑国可以成为秦目的东道主人(郑国在泰国的东面),秦国凡有派往各国的使者,只要经过郑国,郑国必然会很好的接待。这对秦国毫无害处。再说,秦国曾经帮助过晋惠公入主晋国,晋惠公曾经答应给秦国以黄河之外的焦、瑕等城,结果,他早上一过黄河晚上就悔约了,反而加高城墙以拒秦军,这是君所亲历之事。晋国的要求难道值得满足吗?如果晋国东面并吞了郑国,下一步不就是西面去并吞秦国吗?这种损害秦国有利晋国的事情,请君认真想一想,值得做吗?”

    秦穆公见烛之武讲得有道理,于是同郑国相互立盟誓,使秦国大夫杞子、逢孙、扬孙三人带一部分秦兵留在郑国,帮助郑国守城,然后罢兵回国。

    晋国的大夫们听说秦国突然撤兵,都很恼火。大臣狐偃主张索性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没有秦国的帮助,我是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的。秦军已经疲敝,因其疲敝而击之,不仁。失掉自己的朋友,不智。本来秦、晋是共同攻击郑国的,现在自相攻击,乱了自己的阵脚,不武。我也带兵回国算了。”于是决定退兵。

    郑文公曾先后有过三位夫人,生下五位得宠的公子,后来这五位公子都因犯罪而早死。郑文公因此发怒,把所有其他庶子(诸侯正妻为夫人,所生之子为嫡子,夫人以外的妾所生之子皆为庶子)一起赶出郑国。其中,庶出的郑公子兰逃到晋国去,臣事晋文公,晋文公善待郑公子兰。此次晋文公围郑时,郑公子兰提出要求,希望自己能不参加围郑之战,晋文公同意了,让郑公子兰留在晋国东侧接近郑国的边界地区待命。秦兵退后,晋文公便提出,要求郑文公立在晋国的郑公子兰为太子,作为退兵的条件。

    郑文公问群臣意见,郑大夫石癸说:“三位夫人所生的五个嫡子均已死去,庶子当中,以公子兰为最贤。而且公子兰的母亲出于姞姓,历史上姑姓之女曾为后稷元妃,其后代应该兴旺。如今立了公子兰晋国就可以退兵,应该同意。”于是晋、郑结盟,郑国立公子兰为太子,晋兵这才撤回。

    其后两年,郑文公死,公子兰立,是为郑穆公。郑穆公自然是亲晋的,晋、郑之间,由关系紧张转为交好。

    (取材自《史记·晋世家》、《史记·郑世家》、“史记·秦本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三十年、僖公三十二年》)

    53.蹇叔哭师

    郑穆公上台后实行了亲近晋国的方针,秦、晋围郑之役中,秦国留在郑国帮助守城的大夫杞子、逢孙、扬孙等人马上就感受到了,于是,他们派使者回秦向秦穆公报告说:“郑国派我们掌管其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我国秘密派兵来偷袭郑国,我开其城门放秦军进城,可以一举而得到郑国。”

    秦穆公问于老臣蹇叔。蹇叔说:“军队经过好几个国家,千里偷袭,必难成功。军队走远路,必然疲劳。庞大的军队走成千里路,怎么能设想郑国毫无所知呢?我军疲劳,郑国有准备,这样的远征是不可行的。”秦穆公听不进蹇叔的意见,仍是决心进军郑国,于是召百里孟明视、西乞朮、白乙丙三位将领,命他们带兵从东门之外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