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先秦(7)(1/2)

    先秦(7)

    这时候,宋国仍然由大司马孔父执掌国政,孔父的妻子貌美,另一大臣太宰华督垂涎孔父的妻子,于是乘机在国中扬言说:“国君即位不过十年,却和其他的诸侯国打了十一次仗,百姓苦不堪言,这都是大司马孔父出的主意,我要杀了孔父让百姓能过安定生活。”于是攻杀孔父而夺其妻,并弑宋殇公,然后把宋穆公的儿子公子冯从郑国迎回宋国,立为国君,是为宋庄公。

    宋国的这次动乱,仔细探寻起来,却引出了周礼和殷礼的比较,这岂不是很值得人们咀嚼一番的吗?

    (取材自《史记·宋微子世家》、《左传·隐公三年》、《左传·隐公四年》,《左传·桓公二年》)

    21.示弱

    楚国国君的祖先鬻熊,原是周文王的老臣。周成王时,重视周代开国时的老臣的后代,便封鬻熊的后嗣熊绎于楚蛮之地,封以子男之田。按,周初分封,诸侯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子、男为低等爵位。所以楚国的国君,在《春秋》中被称为楚子,和鲁国国君的被封为公、齐国国君的被封为侯,等级上是有高低的。

    楚国国君的后代,因为吞并了周围的蛮夷小国,而逐渐强大起来。在周夷王时代,一度自称为王,这是索性超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上,直接和周天子分庭抗礼了;到周厉王时代,因为惧怕周天子的讨伐,又主动去掉自称的王位。这样又过了若干代,传到了熊通手上,楚国日益强大。熊通立为楚国国君以后三十五年,出兵讨伐随国。

    随国是周天子的同姓国。熊通伐随时,驻兵在随国境内的瑕地(在今湖北随县),提出一个讲和的要求说:“我们楚国是蛮夷之邦。如今各诸侯国之间,都在互相侵伐攻杀,我国也颇有些甲兵,也想见识见识中原的政治,请贵国代我国向周天子请求,尊楚国为王爵。”

    随侯派人去禀告周天子,当时周代是周桓王当朝。因为王爵是周天子的称号,诸侯国最高的称号也不过是公,所以熊通的这个要求,等于是说楚国要同周天子乎起平坐,这实际上是周天子所不可能同意的,周桓王自是不答允。随侯只能把这一切转告楚国国君熊通。

    随侯估计,转告以后,恐怕随国难免要同楚国打仗,于是派少师董成去楚军谈判,同时也借这个机会观察楚军实力。

    楚大夫斗伯比对国君熊通说:“汉水以东有许多诸侯国,以随国为首。吞并汉水以东各国以壮大自己,是我国的目标。我军如果摆开强大的阵势,坚甲利兵,给董成看到我军的实力,回去一讲,随国必然害怕,一害怕,它就会团结汉东诸国,同心协力对付我们,这样就难以各个击破了。如果我军示董成以弱,董成这个人一向妄自尊大,回去对随侯一讲,随侯必然觉得自己了不起。随国自大,它同周围小国的关系必然紧张,这就有利于我们离间汉水以东各国,各个击破。这从长远而言,对于我们的吞并汉水以东地区是有好处的。”楚国的另一大臣熊率且比说:“随国有贤臣季梁,这个人很有头脑,恐怕这样做会被他觉察出来。”斗伯比说:“少师董成正在受到随侯的信任,从长远看,迷惑了董成,以后会慢慢见出效果来。”

    果然,董成回楚国国都后,极言楚军甚弱,要求发兵追击楚军。随侯已经准备发兵了。随国的贤臣季梁谏劝说:“不可!楚国大而随国小,楚军实力理应强于随国。如今董成看到楚军甚弱,想必是故意示弱引诱我们上当的。君决不可匆忙进击。臣听说小国之所以能迎战大国,是因为小国有道而大国荒淫。所谓有道,是指对百姓忠而取信于神。在上位的人整天想的是如何利民,这就是忠;祝官和史官祷告时对神讲老实话,这就是信。现在随国百姓饥饿而国君却为所欲为,祝官和史官祭神时都诈称功德而欺骗神明,臣以为在这种状况下打仗是危险的。”

    随侯说:“我祭神时,牲畜是纯色的、肥厚的,盛在祭器里的粮食是丰盛的、完备的,有什么对神不信之处呢?”

    季梁对答说:“百姓,才是神所真正依靠的人,所以,神明是按照百姓的愿望行事的。古来圣王总是先使百姓生活安定,然后致力于神明。所以祭上牺牲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