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历史的玄机 > 李鸿章——近代洋务运动的巨擘(4)

李鸿章——近代洋务运动的巨擘(4)(1/2)

    李鸿章——近代洋务运动的巨擘(4)

    沈葆桢反对这种消极政策,认为既然抵挡不住洋人铺设电线,不如立足现实,自行举办电报事业。他积极呼吁李鸿章举办此事,在给李鸿章的信中写道:“从天津到上海,再到广州,洋人均设电报。国外信息洋人尽在掌握而我们未知,尚可交代;然国内信息洋人熟悉而我们不清楚,这如何说得过去?”

    1877年5月,直隶总督李鸿章最终主持自行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长达十六公里的电线,电报亦即开通。李鸿章惊叹:“洵属奇捷,神奇可诧!”随后命于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电线,自此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

    1880年9月,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同时于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和上海等七处设电报分局,委派洋务精英盛宣怀、郑藻如、刘含芳、唐廷枢、郑观应、经元善等人筹办津沪电报。与以往举办洋务不同,李鸿章创办电报局最初采取营利性的商办模式,然不久,复改商办为官督商办。商人们自有苦衷:一是电报所经地段太长,只能靠官府之力保证线路畅通;二是电报所经多为军事要地,商务用途不大。

    津沪电报局开办后卓有成效。特别是1882年朝鲜壬午事变使其名声大振。李鸿章事后回忆:“当年朝鲜内乱,我能够及时调派南北水陆各营,多亏电报帮了大忙。其速度乃前所未有。总理衙门与我密商出洋使臣人选及南方要务军情,均可同步反映。”

    光绪九年至十一年(1883~1885年),一条信息之龙由无到有,由短到长,在南中国海岸线上舞动。京沪粤新线成为近代中国电报业的主动脉,由南到北将整个中国联系起来。电报总局亦从天津迁往上海。新线分官线与商线:凡连接沿海、沿江通商口岸有钱可赚者为商线,属电报局管理,如京沪、长江、京通各线;凡地处偏远,因军事需要而设,线路绵长难以营利者为官线,属官电局经营,如山海关、旅顺等线。值得一提的是京通线,全长一百八十里,将京师与全国各地相连。

    19世纪90年代,电报局成为规模仅次于轮船招商局的新式企业,业务遍及南北各省。李鸿章兴奋地说:“五年来,我国创设沿江、沿海各省电线,总计一万多里。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当时正值法人挑衅,将帅报告军情,朝廷传达指示,均相机而动,无丝毫阻碍。中国自古用兵,从未如此神速。出使大臣往来问答,朝发夕至,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举设电报一举三得,既防止外敌侵略,又加强国防,亦有利于商务。”

    必须看到,李鸿章并非重商主义者。他举办电报的初衷不是振兴商业,而是加强国防,是希图借官商合力抵拒洋人,以免洋商染指中国利权。李鸿章担心电报局常年花费太过庞大,单纯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