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历史的玄机 > 李鸿章——近代洋务运动的巨擘(3)

李鸿章——近代洋务运动的巨擘(3)(1/2)

    李鸿章——近代洋务运动的巨擘(3)

    1865年,正在镇压捻军的李鸿章收到丁日昌一封信,得知上海虹口有一个洋人办的铁厂不仅能造枪炮,而且能制造轮船。如今洋人愿意出售,要价十万两。早想发展造船业的李鸿章十分动心,无奈囊中羞涩。恰在此时,有个被革职的海关道翻译愿拿出四万两银子促成此事,算为自己赎罪。李鸿章遂即让丁日昌再从海关拨借二万两银子,并把上海丁日昌、韩殿甲的洋炮局合并起来组成江南制造总局。

    总局是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创意,所谓“总”就是说不单单造船,还包罗各种机器。当然由于财力和人力有限,各种机器指的也都是军械方面的机器而已。开展民用工业是后话。这并不代表李鸿章不懂得民用工业的重要性。他早就对西洋机器的各种功用看得相当透彻。他说:“洋机器可用于耕田、织布、印刷、制陶等,其妙就妙在能够借助水火的力量节省人力。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不外乎是一个机关牵引另一个机关,一个齿轮推进另一个齿轮,一个零件带动所有零件动起来罢了。它的样子很简单,一看就明白;它的原理也很容易理解。既然是这么简单,我们中国人哪有不会的道理。我预料过不了几十年,中国富裕的农民、有钱的商人都会仿造洋人制造机器,通过机器赚大钱、谋大利。”

    他的言下之意是机器十分简单,靠它来发展民用工业,中国的农民、商人只要有钱都能自己解决;而官府所要做的,则是发展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倾注了曾国藩、李鸿章师徒二人的心血。从经费的筹措到机器的采购,从中外管理人员的委派到机构的设置,曾、李都亲自过问,费尽心机。

    当时,中国造船业不仅缺乏技术人才,而且与造船业配套的其他工矿业都跟不上。也就是说,江南制造总局不仅雇佣洋人做指导,而造船材料都从国外进口,等于把西方的造船厂搬到了中国。油费、关税、洋人的高薪,使在中国造一艘旧式船的钱比从外国直接购买一艘新式船的钱还要多。李鸿章致沈葆桢的信中说:“我们这里的招商局从英国购买了三艘轮船,艘艘装货多,用煤少,速度快,每艘七八万到十万不等。而上海等地轮船制造厂造的船,每艘船少说也得个十多万以上。我们从外国厂家定购的新式康邦机器一百五十马力的轮船,只要十几万两银子。上海制造的旧式机器五十马力的轮船,仅工本费和员工薪金核算起来就要三十万两银子。”

    这简直是说造船不如买船。大轮船制造不出,小轮船质量差,无法下海,成本又高。江南制造总局知难而退,几年之后停止了轮船的生产,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枪炮生产上。枪炮和弹药的生产成了江南制造总局最主要的业务。

    作为李鸿章亲自设立的当时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起到过许多积极作用。它是中国最早大规模采用机器制造枪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