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图解世界史密码 > 第六章 文艺复兴:思想启蒙和大航海时代(7)

第六章 文艺复兴:思想启蒙和大航海时代(7)(2/2)

。”

    修正 历史上空白的十天的来历

    翻开《清代中西历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9月18日是阳历10月4日,9月19日却跳到阳历10月15日,这10天即是历史上的空白。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历法是公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但在公元1582年前,通行的却是儒略历。这是一种由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所发明的历法,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恺撒予以采纳并在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在罗马帝国执行,从此,旧罗马历法在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儒略历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于2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由于累积误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每隔四百年就产生三天的误差,到1582就误差了十天。

    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理论计算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一番彻底修正。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宣布撤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过去每4年轮设1个闰年,400年共计100个闰年,现在改为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为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4年合计共短0.9688日,几近一日。为了保持与回归年的时间同步,只好每4年多补加一日到2月份,这一年则有366日,成为闰年。这样,平年的2月为28天;而闰年则为29天。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每4年增加一日,从时间上却比4个回归年反超出了0.0312日。400年后将多出3.12日。鉴于此,决定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即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比回归年的实际长度365.24219日仅差26秒,两者就非常接近了。于是规定:凡逢百年那一年可用400整除的,就是闰年;不能被整除的,就是平年(比如,1600年是闰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闰年,而2000年才是闰年),从而大体上弥补了上述的11分14秒误差。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当今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公历”。由于新历法是罗马天主教教皇颁布的,所以开始时遭到了新教国家的抵制。直到18世纪之后的长达一个多世纪期间,欧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才陆续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