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 第五篇 良辰佳节(1)

第五篇 良辰佳节(1)(2/2)

没讨到债款,主客见面也得互道恭喜。所以北方有句俗话是:“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饺子”。河南民间讲究“祭灶必祭在家”,就是说祭灶时,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乡来。在豫东等地,如果是在祭灶节认了干亲的干儿、干女,还要带上灶糖、烧饼、鞭炮等来参加干娘家的祭灶仪式,来表示自己已经成为了干娘家的正式成员。祭过灶后,在年底之前,还要挑一个黄道吉日来扫除积年的尘埃,为的是迎接新年,同时也对环境卫生和健康有极大的益处,俗称为“扫年”。传说灶神上天打了报告后,廿五日上帝就会来世间转转,并降祸福于人们。所以在这天要谨言慎行,并告诫小孩不要口出秽言。

    驱逐疫痨之鬼:

    喜庆的除夕节日最初来历竟然是“驱鬼”

    除夕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北方人要包饺子,南方人会做年糕。水饺象征“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代表了吉祥如意的好兆头。而在古代,除夕却是人们“驱鬼”的日子。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会击鼓,为的是驱逐“疫疬之鬼”,这也是“除夕”的由来。

    最早记载“除夕”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古代时,除夕也叫做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除夕有旧岁到次夕而除,另换新岁的意思。它是我国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的就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又称为年三十。由于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岁除”,因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通常会“熬年”,就是一晚不睡,这叫守岁。苏轼的《守岁》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就是说在除夕这天,家里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春联、年画、挂灯笼,并且要换新衣。

    除夕之夜,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一般是不能动的,因为它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着明年的“财富和幸运”,因此它只作为一种装饰,是不能吃的。不过,少数地方的风俗是不同的,就像贵州,桌上的鱼是可以吃的,但要剩下一些,寓意为“年年有余”。在很多地方,年饭后,长辈会发“压岁钱”,然后开始贴春联和门神,贴好后关上大门。到了初一的早上才能开门,用意是“接财神”。关好大门后,全家人看着晚会或玩牌守岁到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