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1/2)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释义】

    全军退却,避开强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语出《易经·师》卦。《象》辞说军队在左边扎营,没有危险。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如宋毕再遇与金人对垒,度金兵至者日众,难与争锋。一夕拔营去,留旗帜于营,豫缚生羊悬之,置其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悬,则足击鼓有声。金人不觉为空营,相持数日,乃觉,欲追之,则已远矣。可谓善走者矣!

    走为上计,不一定是失败时或选择战机时才做的事情。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历代名臣于叱咤风云建功立业之后,多有急流勇退的例子。其中原因殊为复杂,总体来说不过是雄主们屠戮功臣的习惯性冲动造成的。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东山再起,成为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把越国的领土一直推进到今天的山东省。在勾践复国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贡献不得不说,他们就是文种和范蠡。当年勾践就是因为不听文种的劝阻,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一意孤行率兵抗吴,才惨败亡国。战败之后文种并没有抛弃勾践,而是忍辱负重在吴国为勾践多方奔走,才使得吴王勉强答应不杀勾践。勾践本人被囚禁于吴国三年,在此期间文种代为掌管着越国的大小事务。他在国家沦丧之后力撑危局,鼓励人民发展生产,等待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文种向勾践提出了七条计策来对付吴国。勾践采纳了文种的计谋,终于打败吴国,还被诸侯尊推为霸主。勾践复国成功,洗刷了在吴国做牛做马三年的耻辱,群臣争相朝贺,全国上下沉浸在狂欢的气氛中,但勾践却没有半点喜笑颜开的表情。另一位功臣大夫范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