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史实第二(5)(2/2)

吴主传》裴注引《魏略》载: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孙权和他相拒一个多月,胜败未分。一天,“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根据这个史料,经过一番加工改造,并一再变换“借箭”的人物,最后才移植到诸葛亮身上。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一直为人们所乐道。但孔明的“空城计”,并不是真有其事,而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给他虚构出来的。“空城计”最早见于魏末晋初人鱼豢《魏略》所载的魏人文聘事。这个记载说:孙权率领着数万人攻打魏将文聘,当时正好下暴雨,城墙崩塌没有修好。“(文)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迷惑他)。乃敕(命令)城中人使不得见(隐蔽起来),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日(对他的部属说):‘北方以此人(指文聘)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援。’遂不敢攻而去。”这是“空城计”最早的来源。并且诸葛亮开始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尚为荆州都州,镇宛城,直至曹真死后,他才有机会与诸葛亮于关中对阵。由此可见,诸葛亮确实没有搞过”空城计”。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所写,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三国志·潘璋传》中载: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无记载。至於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杀害,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