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禅堂夜话 > 第十八讲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第十八讲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2/2)



    关于这一点,从人的一辈子,就可以得到清晰的答案。一岁的张三和六十岁的张三不一样,又是一样。一个人从他出生一直到死亡,都保存了作为他本人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一岁和六十岁毕竟又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说他是张三又不是张三,他不是张三又是张三。从人的一期生命来看,是在相似相续中逐渐推移。一岁与六十岁之间的距离毕竟很长,即使是当下这一念,也是在相似相续。如果说每一念都是一个样的,那就成了宿命论,人的一切不可改变;如果说不一样,那又成了断灭论,做一切事情没有后果,业果的责任者不存在。

    佛教无我观的建立,以及如何学习、领会无我的道理,实在非常重要。搞得不好,就成了宿命论、断灭论或者神我论。从我们一般人来说,对于无我的概念,并不是十分清晰。实际上,很多人是把真如、佛性、法身看成和灵魂一样了,这就和佛教的本意完全相违背。佛性只是成佛的可能性;法身是理,是我们要认识的真理。诸佛与众生同一法身,并不是每个人各有一个单体独立的法身,而是指十方诸佛和一切众生皆以法界性为身。十方诸佛和一切众生都在法界之中,都在真如佛性之中,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业力因缘,与法身、佛性相联系,共同禀此一性。达摩祖师说:“深信含生,同一真性。”我们能够与真理达到一致、同一了,妄想、烦恼就消除了。所谓“与诸佛菩萨同一鼻孔出气”,就是说众生与诸佛成为一体,回归法界。同真理成为一体了,也就把一切障碍和局限统统打破了。破无明、断烦恼,就是要打破众生与佛之间的这道墙壁,真正融入真理之中,融入法身之中,融入诸佛的无上菩提之中。

    如何理解佛法最深层次的无我道理,不开悟,不对佛法作最深入的学习和领会,往往在见地上会有许多误区和盲点。修来修去,都是那些外道见在指导我们,并没有真正领会佛法的无我的知见、空的知见、般若的知见。禅宗所谓“一法不立”,就是般若的知见、空的知见。我们往往听到“一法不立”,就觉得:完了,我修了半天,什么都没有了!所谓破法执,就是连你修的这些功德的相也要破掉。因为你有功德之相,就有局限性,就与佛的法身不一致,就不能融入法界之中,不能融入诸佛之中。所以要破掉一切相,扫除一切见,所谓“不见一法名佛见”,见有一法就不是佛见。做一切事情不要从我出发,不要从我有多少功德出发,不要从我有多少东西的积累出发。做一切事直接去做,不要想那些。拿了一块钱出去,你想了半天自己做了多少功德,这等于在思想上又背了个大包袱。背了这个包袱以后,天天就躺在这个包袱上,不想再往前走一步了。

    我们一定要放下一切包袱,扫除佛见、法见,然后才能和诸佛的本体一致。学习佛法讲到“不立一法”,讲到这个最深的地方,我们往往都觉得有些害怕。禅宗一法,是叫我们不要背任何包袱,要把一切包袱都放下,把一切的佛见、法见、僧见全部都放下,能放下都放下。放下的当下就与佛的法身相契无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