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艺术 第二章(2)(1/2)

    艺术 第二章(2)

    学院派

    “正规”的艺术

    学院派又称“学院派美术”或“学院派绘画”,泛指通过学院严格训练、师生相传、层层因袭而具有一种保守性质的绘画。

    学院派不仅仅是指绘画方面,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等都可以用此形容词。所谓学院派,是指受过正规且完整的学校教育和学术训练,学术研究上有师承的人。与学院派相对的叫自由派(也称街头派),主要指那些没有受过完整学校教育,多以自学或自我训练方式进入学术圈的人,他们的学术研究一般少有师承,比较易于接受众家之长,常被认为不够正统。

    产生背景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美术在出现了明显衰落现象的同时,又受到巴洛克艺术的冲击。为了捍卫文艺复兴已有的艺术成果,反对巴洛克艺术对古典艺术的取代以及世俗化的倾向,在官方的支持下欧洲出现了许多“学院”。

    形成过程

    最具影响的学院是1580年由意大利的美术世家卡拉齐家族在波伦亚建立的卡拉齐学院。因其建在波伦亚故又称波伦亚学院。

    该学院在授徒方面,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要求极为严格。既要求把古代作品的形式规律和文艺复兴大师的艺术视为永恒的不得稍加超越的规范,又要反对巴洛克艺术对形式的追求。波仑亚学院的功绩在于结束了古老的、行会师徒传艺的、手工作坊式的教育,而使整个美术教育向前大大提高了一步。其后的美术学院强调要继承文艺复兴时的古典艺术,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内容的典雅。

    学院派始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十七八世纪在英、法、俄等国流行,其中法国的学院派因官方特别重视,所以势力和影响最大。

    主要观点

    波仑亚学院作为学院艺术的集中地,试图通过“学院”的建立,把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菲尔等人的艺术,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把握传递给青年一代,从而孕育出来“理想的”艺术和艺术大师。因此其观点更多的是对前辈大师的经验的总结,然后提出自己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化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僵化。

    对时代的影响

    学院派艺术综合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不同艺术长处,以古典主义原则通过写生而得到自然的形象。这些艺术原则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他们建立的美术学院的教学和创作之中。这些原则在后来的勒布伦时期的法兰西绘画雕刻学院中达到彻底的完善,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术学习过程,建立起解剖学、透视学这样的新的美术学科。它不仅通过训练修正或纯化了学生的审美趣味,而且同时培养了一种独特的、区别于以往作坊式工匠艺人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的建立在当时就具有“前卫”的意义,它使视觉艺术成为一种学科化的而非自由式的、理想的而非个人的、规划的而非野逸的、可传递的而非即兴的、理性的而非情感化的艺术表达模式。

    巴洛克主义

    不合常规的珍珠

    巴洛克艺术是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巴洛克艺术代表了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症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产生背景

    关于“巴洛克”一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克罗齐等人认为该词源于Baroco,原本是逻辑学中三段论式的一个专门术语;另一种说法认为该词源于葡萄牙语ba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为各种外形不规则的珍珠,引申为“不合常规”。17世纪末,巴洛克被运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也就是离经叛道的事物。18世纪,它被用作贬义,一般指称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巴洛克一词一直到19世纪中叶都是用于贬义而非艺术风格的名称。

    形成过程

    1888年,韦尔夫林发表《文艺复兴运动与巴洛克》一书,对巴洛克风格作了系统论述,从此确定了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