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 第二章(3)(1/2)

    历史 第二章(3)

    心理史学

    被心理学渗透的史学

    心理史学是关于重大历史事汲后所包含心理激励作用的研究。这种研究从精神分析学说出发,透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尝试去理解过往及现在的国家或群体的一些社会性及政治性行纬后的原因。这种研究,与主流的历史学及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分别,所以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产生背景

    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其前后的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复杂,影响着西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普通民众不仅在两次大战,特别是反法西斯的战争中显示了巨大威力,而且社会的变动使许多下层群众上升为“中间阶层”,他们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所有这些变化引起了历史学家对政治之外的其他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普通民众的历史作用的重视。这种社会历史观的变化促使新一代史学家摈弃了19世纪的西方传统史学,形成了所谓“新史学”。

    这种“新史学”关注的是全人类,要说明人类的存在、活动、爱好和生活方式的一切。但困难的是,历史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留下自己过去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和实际活动的文字记载。所以,新史学必须利用人类的一切创造物,并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现和方法,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是心理史学兴起的大背景。

    形成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史学开始在整个西方兴起,美国仍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早在1935年,美国史学家威廉?兰格出版的《帝国主义外交》一书中,就用心理学方法分析了19世纪末英国的对外扩张。1957年,兰格担任了美国历史协会主席,在12月29日的就职演说中,他呼吁历史学家把心理史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