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文学 第三章(1)(1/2)

    文学 第三章(1)

    垮掉的一代

    潦倒、特别的神圣性和至福感

    “垮掉的一代”是出现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作家群体。维系这一群体的主要是私人关系,他们的观念不尽相同,但互相影响很深。他们只是一小部分人,并不能代表他们那一代人。这一群体的核心成员是杰克?克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和威廉?伯罗斯。

    “垮掉的一代”这个词是克鲁亚克1948年“发明”的,后来他的朋友约翰?克莱隆?霍姆斯为纽约《时代杂志》写了篇文章《这是垮掉的一代》(This is Beat Generation)。Beat这个词译作“垮掉”也不算错,不过它还可以表示“精疲力竭的”“被击败的”“失望的”“认命的”,也有“神圣的”“至福的”等意思。克鲁亚克要强调的是,处在社会底层,作为异类,潦倒、特别的神圣性和至福感。

    产生背景

    在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他塑造了“迷惘的一代”。而“垮掉的一代”则是相对于这个群体而言的。

    二战结束之后,在欧美国家中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多数是玩世不恭的**公子,笃信自由主义理念。他们的文学创作理念往往是自发的,有时甚至非常混乱。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丧失了对人性的最基本的理解,因此逐渐被冠以“垮掉的一代”的名字。这称谓也表达了公众对他们的失望和不满。

    “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和作品对后来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文化研究学者们看作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

    “垮掉的一代”中的作家们曾经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艾伦?金斯堡的《嚎叫》和威廉?博罗斯的《**午餐》等由于内容“猥亵”而引起法庭的注意,但也为此类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