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文学 第二章(6)(1/2)

    文学 第二章(6)

    形成过程

    1950年,查尔斯?奥尔森发表了《投射诗》一文,这篇文章被看作是黑山派的成立宣言。

    很快,查尔斯?奥尔森就和在马萨诸塞州黑山学院任教的罗?邓肯、罗伯特?克里利等人创办了《黑山评论》杂志,提倡与40年代流行的传统格律体相反的“放射体”诗歌,逐步形成一个流派。奥尔森的《放射体诗歌》一文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这标志着黑山诗派的形成。

    主要观点

    1.认为诗是把诗人的“能”传递给读者的东西,因此诗是“能的结构”和“能的放射”,要以顺应呼吸的“音乐片语”代替传统诗律中的节拍。形式只是内容的延伸,拒绝一切传统的形式——“封闭的形式”,提出诗必须完全从诗人的呼吸即瞬间的自然节奏中获得自己的形式——“开放的形式”。

    2.一个意念必须直接导向另一个意念,提倡快速写作。

    3.强调诗歌的自发性和口语化,采用美国口语和俚语。

    对时代的影响

    黑山派试图将诗人从对历史的依附中解脱出来,强调存在意识。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诗人都必须完全存在于那个特定的瞬间,不带任何偏见地经历所面对的事物。黑山派诗学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诗歌革命,对英美当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荒诞派主义

    形式即内容

    荒诞派文学,是西方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荒诞派戏剧于50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巴黎,随后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统治西方剧坛长达20年之久,70年代初走向衰落。

    它的代表人物有贝克特、尤奈斯库、阿达莫夫、热奈和品特等。尽管实际上并不存在一场正式的荒诞派戏剧运动,但这些剧作家都基本认同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的看法,即认为人类的处境从根本上讲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人类试图寻找生存的意义和控制自身命运的一切抗争都是徒劳的。

    产生背景

    谈论人生的荒诞性,早就见诸古代西方戏剧。自希腊悲剧开始,在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中就有对人类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条件的残酷与荒诞性表示关注的一面。20世纪的存在主义文学家、戏剧家萨特和加缪在他们的许多小说和剧本中,从理性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