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哲学 第二章(1)(1/2)

    哲学 第二章(1)

    百科全书派

    法国大革命的“催产剂”

    百科全书派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参加撰稿的人员多达140余名,他们哲学观点不同,宗教信仰不一。百科全书派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

    产生背景

    1727年,英国出版了《科技百科全书》,立刻风靡全国,并在法国受到广泛关注。1745年,巴黎出版商普鲁东打算将《科技百科全书》译成法文,但是在筹备过程中,他发现该书中的很多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当时的形势,于是决定新编一部法国的“百科全书”,并初步定名为《百科全书》。他邀请启蒙作家狄德罗和数学家达朗贝主持编纂工作。随着编纂工作的进展,百科全书派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形成过程

    狄德罗和达朗贝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此外,他们周围还聚集了一大批参加《百科全书》编纂的人员。其中有文学家、医师、工程师、旅行家、航海家和军事家等,几乎囊括了各个知识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霍尔巴哈等人,都是《百科全书》的撰稿人。这些人在历史上就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从1751年开始,至1772年完成,历时22年。期间曾两度遭到当局勒令中辍。检察官曾在最高法院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其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但是,在狄德罗等人的据理抗争下,《百科全书》虽几经周折,终于在1772年问世了。全书共32卷,包括正文17卷,附录4卷,图片11卷。

    百科全书派多次冲破政教禁令并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法国大革命作好了舆论准备,成为大革命的“催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