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哲学 第一章(3)(1/2)

    哲学 第一章(3)

    2.重视战争的速度,反对以简陋的作战武器去攻克坚固的城寨,主张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用财货厚赏士兵,优待俘虏;用缴获物资来补充、壮大自己。

    3.重视用计谋征服敌人。兵家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用武力击破敌人,则次一等,“非善之善者”。

    对时代的影响

    兵家,是战争策略和战争艺术的集中体现,尤其是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军事理论著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军事家,近现代的战争使用许多新式武器,与古代战争的条件大不相同,但兵家所论述的战争的基本原理,仍然受到军事家们的普遍推崇,《孙子兵法》早已传到了越南、朝鲜、日本、以色列乃至英、德、俄等国。同时,兵家著作中所体现的管理思想也被近代管理学借鉴。

    道 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可名

    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饱受了战乱之苦,渴望安定的生活。在这个基础之上,一些人逐渐发现了争权夺利的害处以及休养生息的重要性,于是开始滋生清静无为的人生观,这就是道家学说产生的背景。

    形成过程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带弟子南宫敬叔等人前往鲁国,他千里迢迢前往求见的人,就是声名赫赫的老聃,即老子。老子见了孔子非常高兴,教授他学问之后,又引他访问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教授孔子乐律、乐理等,鲁国之行让孔子受益匪浅。

    老子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却很少有文章见世。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老子之母病逝,守丧期满之后不久,老子就离宫归隐,到秦国游历。到达函谷关时,在当地官员的恳请下,老子写下了《道德经》。此后出函谷关,不知所终。

    老子之后出现了庄子等追随者,不断丰富老子的理论,逐渐形成了道家学派。

    主要观点

    1.道家哲学从天道运行的理论切入,探讨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道家哲学即在解释、说明这一规律,以追求活泼自在的世界。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却并不轻易对社会责任表态,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2.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一方面是人的心境的解放。就前一个“解放”,道家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就后一个“解放”则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理论。

    3.道家强调最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而且这种智慧是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中都行之有效的。因此,道家哲学有利于人们休养生息的需求。

    对时代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可与儒家媲美。道家理论的深厚度与辩证性,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他传统文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