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国宝在海外 > 中国美术史上的“开卷之图”

中国美术史上的“开卷之图”(2/2)


    《女史箴图》共有12段,流传至今的只有九段,其内容是教育封建宫廷妇女们如何为人,如何自保的一些人生经验和道德箴条。九段内容据各段空隙所书箴文依次为:冯媛趋进、班婕辞辇、世事盛衰、修容饰性、同衾以疑、微言荣辱、专宠渎欢、靖恭自思、女史司箴。这九段中,画家并不是只作抽象的描绘,而是塑造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刻画出典型人物。其中的第一幅,画的是冯昭仪以身挡熊,保卫汉元帝的故事。

    汉元帝游园时,因一只大熊快要爬过护栏而引起了一阵慌乱紧张,画中汉元帝、卫士及其他官女惊慌失措,都是一幅逃跑的神情,与冯婕妤(昭仪)神色镇定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冯婕妤的形象。第二幅是表现班姬不与汉成帝同车的故事。皇帝出门乘的轿车不叫“轿”而叫“辇”。皇帝乘辇而出,在古代是常有的事,可顾恺之却从这常见的事中受到启发,画了一幅皇帝乘辇,老百姓抬辇的图,皇帝一副安逸享乐的样子,老百姓却有被迫劳作的苦痛。第三幅画的是山水鸟兽,与汉画像石、敦煌北魏壁画画法相似;第四幅描写宫廷妇女化妆,表现的是“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一节的修容情形;原文的含义是告诫女性不要专门爱打扮而不修养“德性”,表现这一复杂而抽象的内容是不易的。画面中一贵妇席地而坐,一侍女为其理发梳妆。侍女(站立者)头梳高髻,上插步摇首饰,髻后垂有一。画家通过宁静而肃穆的环境,表现出贵族闹情逸致的空虚生活,手法极其高妙。第五幅表达的是夫妻之间也要“出其善言,千里应之”,否则“同龛以疑”。第六幅是表现一夫多妻制;第七幅是表现“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专”的内容;第八幅是表现妇女必须服从丈夫的支配;第九幅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描绘的是一女史形象,对她那种监视宫女,动不动就记录宫女言行的情节,表现得细致入微又深刻传神。

    在这幅长卷中,顾恺之的“游丝画法”和“传神写照”画论都得到最充足的体现。因此,西方美术界也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代表作,称誉它是“一切都达到圆熟境地”的“完美无缺的佳作”。

    国宝价值

    《女史箴图》是我国能够找到的最早的专业画家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之作,也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幅画也是最早的一幅“以形传神”绘画艺术的杰出作品,因而它除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其他画科难以比拟的史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俗话说“纸寿千年,绢寿八百”。这幅《女史箴图》隋唐时期的摹本,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画中人物衣着依旧飘逸,眼睛传神入化,她们的身姿仪态中透露出了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风采。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同时还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求得人物和整体布局的统一。晋以前的中国画家就善于用细线勾勒人物,这种线条均匀而有节奏,连绵缠绕,顾恺之则将这一技法推向极致。特别是他明确提出了“以形写神”,使人物画向着“神形兼备”的方向发展。后世学者称其勾勒轮廓和衣褶所用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也被形容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在笔法上,《女史箴图》中保留了这种线条的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均和的节奏感,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作品中绝妙柔美的线条及作品的细腻受人推崇备至。画中将线条与美丽的色彩配合起来,创造了色彩与线条的复杂韵律,波状翻转的衣褶、飘带,精心梳理的发型等都表现出感性和飘逸动感的活力。

    在文献资料中,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流传不多,唐代《贞观公私画史》一书共收录十七件,《历代名画记》中收录二十九件,到了宋代,入内府见于《宣和画谱》的书中明确记载,《女史箴图》是宋徽宗所收藏的顾恺之的九幅作品之一,可见顾恺之的真迹在宋代已是寥寥无几。它是世界美术史上公认的中国超级国宝,是精品中的精品。

    同类国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艺术珍品多不胜数。古代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收藏家。

    顾恺之的另一幅人物画名作《洛神赋图》全世界流传五种版本,潮京故宫博物院、东北辽宁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段摹本外,唯一流落海外的是被清末美国活动家福开申在担任政府顾问时买走的,现存放在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这也是最早最精的一个摹本。它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顾恺之亦领会作者的情怀,把曹植和他的侍从在洛水之滨遥望作为开卷,寄寓着他苦恋的、美丽的洛水女神,出现在平静的水上。画面上远水泛流,洛神含情脉脉,似来又去,洛神的身影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的情意。

    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流淌了千年的洛水苍茫深远,倾诉着聚散离合,洛水中似乎袅娜浮现的洛神,裙裾飞扬的秀色淹没在青山绿水之中缓缓浮动,恍如隔世,把曹植和洛神的爱慕表情,衬景车船、女娲、雷神、鱼龙,无不生动欲活,画家细致、准确地描绘了曹植和洛神在感情上的变化,格外传神,动人的向世人诉说着生死两茫茫的爱情故事,整幅长卷一气呵成,全卷交织着欢乐、哀怨、怅惘的感情,人物神情描绘的出神入化,堪称绝世精品。

    其他流失国外的名作还有南宋玉涧所作的《山水晴峦图》,现藏日本出光美术馆。南宋是我国水墨画艺术高峰时期,玉涧(也叫做莹玉涧)是代表人物之一,是一名在西湖净慈寺出家的僧人。此画将道释人物画的用笔应用于山水画中,用笔挥洒自如,整体看似简单,实则富于变化,将传统水墨画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一点一滴,一勾一画,无不尽显功力。笔墨效果借纸张渲染,反复品味,其韵味无穷。画面上题诗一首,把中国画、诗、禅宗的关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此画更加显得珍贵。

    顾恺之传奇

    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生于公元345年,卒于公元406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工诗赋,擅书法,尤精于绘画。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最伟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划时代人物。其画,被东晋著名宰相、“淝水之战”总指挥谢安称为“自生人以来未有也”。他也确实是杰出天才,举世无双,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点缀照耀着国画艺术的千秋长河。他被誉为中国艺术史上有名的“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他的人物画除释道佛像、宗教壁画外,大量的是古代仕女、名流画像。作画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之妙,运用“铁线描”“高古游丝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所绘人物神采飘然,很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顾恺之画嵇康、阮籍肖像的时候,很长时间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他曾经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上三根毛,而益觉有神。

    顾恺之有著作《魏晋胜流画赞》流传至今,此篇讲临摹的方法,以及选绢、着色、布局、画山、画人应该注意的事项,其中保存了一些作画的经验。他又一著作《画云台山记》,是一篇有历史价值的文章,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