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三、大学,你怎么就从象牙塔变成鸡肋了

三、大学,你怎么就从象牙塔变成鸡肋了(1/2)

    三、大学,你怎么就从象牙虽成鸡肋了

    北京有很多颇有影响力的报纸都报道了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周家亮申请退学的事件,他的退学理由是“看不起学校”。当这个消息被公布在网上之后,出乎意料,很多人都纷纷对周家亮的选择表示赞同。一位网友说他在大三的时候退的学,退学之后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要上大学,白白浪费了3年的时间。这个学生是一位前本科学生,他所后悔的并不是没有读完大学,而是为何上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读博士生王垠同样向学校提出了退学,他在申请中表示了对学校博士培养模式的不满。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博士生,是一般高校还是清华大学,虽然只是个别的事件,可是已经可以从中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退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满。当初重庆的学校要开除周家亮,理由就是他很多门功课都不及格。这里面是否就有教育的因素在起作用呢?当媒体采访周家亮时,他说他对学校所教的内容和采取的教育方式都感到很不满意,所以他故意用不及格这种消极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

    学生对学校所教的内容和使用的方式感到不满意,并不只是个别学校的个别现象。就拿授课内容来说,中国任何一所高校,不管什么专业,在4年之中绝对会有1/3的课程是公共必修课。每个学生都知道公共必修课除了外语、语文等少矢门功课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能有所帮助外,其他都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对他们人生的成长也没多大帮助。因此在这些课上经常会出现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百无聊赖,甚至出现全班一起埋首大睡的“盛景”。面对这种情况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们不知用功,他们也有他们的苦恼:为什么明明是自费读书,却没有权利按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课程?而这刚好是教育体制问题的表现之一。

    高校沿袭着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教涌部长周柬示,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从整体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如今,这一倾向已不仅仅不存在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还在向高校蔓延。自从教愈业化开始推进之后,大学不断扩招,使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本科生无奈之余只好通过考研暂时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的教与学也自然无法避免应试化的出现,一些地方高校甚至把各系考上研究生的人数,当作本年度业绩考评的指标。

    很多学生都把考研当成大学学习的主要目标,政治课、英语课、专业课,全都围绕着应试指挥棒打转。高校和高中一样,学生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备考之中,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拓展应试以外的能力。丧失了自由的高等教育就如同没有气泡的可口可乐。一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正打算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做一番深入的研究,他需要为此阅读大量的书刊材料。然而摆在他眼前的还有尚未考过的四级和来年一月的研究生考试。几番思量之后,他只得忍痛割爱,放弃了课题研究,先攻英语再备考研。因为英语够去就没有毕业证,考研不成功就找不到好工作,鱼和熊掌总是不能兼得。现实总让人倍觉无奈,没上大学时想大学,上了大学怨大学,不是学生看不起学校,而是没有人会看得起死气沉沉、僵化呆滞的教育。

    最近几年,在教愈业化的带领下,大学开始出现商业化、功利化的倾向,上到校长下到老师再到学生,全都不约而同地进行着自我放逐。至于大学,校领导的态度非常明显,你千辛万苦地进入了我们的学校,为的就是毕业证书,那只要不出意外,四年之后自然会给你。而大学的老师,由于错误的评估机制,使他们每天都要和“论文、课题、经费”等等一些和教学无关的事情打交道,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划分到教书育人上面呢?学生进入大学的最现实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很多人早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蜗业之后的去向筹谋打算,他们的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

    很多人喜欢把教育功利化安在教愈业化的头上,其实这是一种误导。教愈业化和功利化、商业化不同。看看国外著名的高等院校的例子就能发现,教愈业化和教书育人并不冲突。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都是著名的高等私立学院,按照一般人的逻辑,它们理应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可是这些学校的校长却很清醒,他们明白越是追求商业的价值就越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于是,他们在坚持做到从严治教的同时,还摸索出了一套利用大学的科研实力,使学校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中心的办法,通过和工业的合作,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教愈业化道路。

    另外,他们还有大量的社会捐款,使大学的经费难题得到了解决,他们对大学的定义是“保存、发展、传播普遍价值和文化遗产的公共机构,和追求真理的场所”。而中国的产业化则是只认钱不认人,没钱就别想进来,这是被误导后的教愈业化。教育中的主体和客体在变得功利和世俗化之后,我们需要考虑的就不只单纯是行业的正当性问题,而是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在如今还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急功近利几乎是所有市场主体的最佳选择,社会中到处都充满了功利化的味道。如果说大学的用处就是以后进入社会找工作的优势,那么大学生的未来似乎还比不上高级的技工,这实在是无法理解的事情。同样,如果把接受大学教育当作是一种投资的方式,那么就不能抱着太大的希望,毕竟教育和炒股票不一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