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四、重负之下的“小可怜”成了“上帝”

四、重负之下的“小可怜”成了“上帝”(2/2)

展;有的埋怨老师没有照顾他的近视眼,将自己安排到靠后的位置;有的不满学校只给优等生开小灶的授课形式,不能对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一视同仁;有的指责学校只顾着赚钱,根本不为学生的利益着想。

    学生的埋怨不是吹毛求疵和无中生有,而是正当要求,对此不能一味压制。封建时代的**君主都知道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古人也将可贵的意见比作“美芹之献”,在提倡民主的现代社会,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仔细聆听学生的怨言。况且,仔细想来这些学生的要求也多为基本要求,原是他们不用提,我们的教育就应提供给他们的。

    今天的学生不再满足于有书读,还要求读好书;不仅要求一张毕业证书,还要求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今天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也不应再停留于“让大家都有书读”,因为这个目标已基本上实现了,而是要放在“让大家读得更好”上,正像一句广告词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改革只有抛开求政绩、讲面子的坏习惯,真正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有所成绩。教育除了要立足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外,还要立足学生自身需求,为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考虑。这就需要学校不单要在课程设置和升学率上做文章,还要大胆变革管理制度,完善教学体系。

    社会在转型,即便没有教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对呼唤自我个性与人人平等的现代人来说,也早已失去了从前神圣的效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生不再对教师唯命是从、毕恭毕敬,反倒成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者。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教师一方面要适应教改的要求,提升自身能力;一方面要为学校的升学率考虑,提高学生成绩。难怪很多教师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学生是上帝。”随着教改的推进,教师的不满也不断增多。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自我意识的高涨让他们不服管、不听话;素质教育的观念成了他们不做作业、不学习的借口;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又让他们学心涣散,身在教室心在外。

    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世界上没有不需承受压力的工作,缓解压力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换个角度想,学生日益高涨的自我意识和教师工作的开展并不是绝对的矛盾。教师之所以会觉得自我意识强的学生更难教导,还是因为旧观念在作祟,依旧习惯性地将学生当成只会接受知识听从命令的被动个体,而没有意识到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只要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不用事无巨细地为学生操心,学生也会自觉地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端正态度主动学习。于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教师是他们的引导者。

    此外,教师还要勇于打破思想上的窠臼。“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只是学习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像一个卓越的预言家那样,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就为他们入世后可能需要的能力未雨绸缪。

    要培养时代需要的现代化人才,首先就要有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师。而改革本身就有着除旧立新的双重意味,是在不断自我否定中前行的艰难事业。除旧和否定都必然会带来剧痛,可不如此就没有办法向前发展,教师们与其在抱怨不满中自顾自怜,不如主动适应时代需求,转变观念,完善自我。

    因循不变,安逸守旧,是人的一种惰性,也是人自我发展的最大敌人。世界本来就是变化无定的,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没有地的会被淘汰。人在变化中生,也在变化中长,人们发现变化带给他们更多的不是灾难惶恐,而是惊喜和兴奋。变化越频繁明显,世界发展得就越来越快,不管人们愿不愿意,他们都会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鞭策着变、变、变。渐渐的,大家发现越是主动接受变化的人,越能够获得成功。

    对学生的培养也要遵循变的法则,人的思维越变就越活跃,而创新本身也是求变求突破的衍生,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是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都习惯遵循着固有的教学法则,让学生在简单重复的机械活动中巩固所学,即便在素质教育已经风风火火开展了快8年的今天,重复抄写式作业依旧是学生最主要的作业形式。老师是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家长们多希望将孩子交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经验有时也会成为变化发展的一大阻力。在一些教师看来,变有乱的风险,教学最讲究的是秩序井然,老师们也要“以不变应万变”。

    殊不知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学习的兴趣恰恰就在这“以不变应万变”中被消磨掉了。再好吃的东西,吃的次数多了都会心生厌烦,不管老师们的教学手法多高超、教学能力多强,长期遵循着同一种模式教导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自然无法调动出来。而只有将变化的精神融入到教学方法中来,教育的魅力才能持久绽放,学生也会在新鲜感的刺激下不断体验到学习的趣味。

    一出生就耳濡目染社会竞争之激烈,让时下的学生有着出乎人想象的成熟心智,虽然他们时常管不住自己爱玩爱闹的心,但他们都明确地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要为自己的未来而学,而不是为家长老师的期望而学,他们要为自身能力的提高而学,而不是为分数习题而学。因此,他们不会为考试成绩差,挨了家长批评而产生太多负罪感。他们希望拥有独立的个性,做自己的主人,他们不喜欢被当作无知幼稚的玩偶被家长老师喝来唤去,他们迫切要求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呼唤独立、民主、公平和平等。

    孩子们是一群活在当下的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用不读书就找不到工作之说教告诫他们要好好学习,往往不会对他们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毕竟,走向社会与工作赚钱对他们来说还是遥远的事情,唯有让他们察觉到挑战自我极限的乐趣,他们才会兴致昂扬地学习下去不断地更上一层楼。

    成长的过程就是和自己赛跑,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挑战者,都对挑战极限怀有莫大的兴趣,在学生间盛行的网络游戏就是最好的证明,尤其是RPG类游戏,通过一个个虚拟人物,孩子们仿佛深入了游戏中的世界,在那里他们不断地超越这自己的极限,用完成高难度的任务证实自己的实力,不管遇到多可怕的敌人,他们都不曾退缩。在游戏中他们是坚强的战士,是举世瞩目的英雄,他们为破关升级而欢呼雀跃。然而,一旦将这些游戏作为必修课程强化练习,他们就兴趣大缺了,因为老师们总会将学生按成绩划分成三六九等,惩罚差的,表扬好的,让学生愤懑不已。

    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一直是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的难题,这刚好折射出我们现今教育的一大弊端——缺少挑战性、刺激性。游戏往往是对现实生活不如意的补偿,如果学校的生活不是那般机械乏味,不是那般死板枯燥,孩子们就用不着到游戏中找寻战胜自我的快感,不会沉溺游戏无法自拔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们不同于**,他们没有经历过太多挫折,也没有丰富的阅历,他们渴望尽可能多地了解这大千世界,参与到各种事务中来。但现实的种种却让他们一再受挫,家长老师们总是告诉他们这个不可以做、那个不可以说,巴不得他们像不会动不会说的木偶一般,老老实实立在一旁,“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或“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许插嘴”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就这样,**和孩子间总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隔绝住双方的交流。

    在教育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学校老师担心好动好说的学生带来麻烦,总不惜花大力气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限制起来,避免他们参与太多的活动,有“兴风作浪”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吸纳了如此多生机勃勃的年轻人却依然不改一幅死气沉沉的面貌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长久以来都“半死不活”的重要缘由。

    无论是创新思维,还是新时代的人才都要在活动中成长锻炼,学校家庭若是剥夺了他们正常的活动机会,他们就只有从不正当的渠道满足这种挑战和参与的**了,例如分帮结派的打假,聚集一处赌博,特别钟爱那些老师家长明令禁止的事。学生的挑战精神和参与意识就像一柄双刃剑,利用好了能够帮助他们克服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利用不好就会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孩子们的身体里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引导他们将这些力量发挥到有益的地方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个没有任何活动的学校,绝不会是太平无事的,精力总要有疏散的地方,以正常渠道发泄不出,就只好走旁门左道。现实生活中往往越是擅长组织活动的学校,校园风气越良好。而一个学校活动开办得丰富与否,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校领导和老师教育水平的高低。越是优秀的领导老师,越清楚怎样将学生们旺盛的精力疏导到有益的地方;反之,越是水平能力有限的领导老师,越无法驾驭学生的精力。

    学生的很多正当要求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都尚未得到满足,也尚未得到认真对待,虽然现在亮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口号的学校不少,可真正能事事处处为学生着想的学校却并不多见。教改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生和老师的抱怨成几何倍数般增长,在众多抱怨声中,他们的抱怨关乎教育质量的优劣,总能敏锐地指出教育问题的本质及最值得人们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