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六、减负,何以“闲了学校,忙了家教”

六、减负,何以“闲了学校,忙了家教”(2/2)

下来,也绝非背几篇课文做几道题就能得出,人们必须把在应试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刻苦劲和一往无前的执著精神,一滴不漏地投入到素质教育的建设中去,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多方面能力,这个能力有来自大脑的,也有来自心灵和性格的。

    “减负”是个艰巨的工程,只有教育体制、考试制度、教材教法、教师家长素质、大众观念、评价体系都一同努力向着“减负”的目标前行,中国教育才可以借“减负”之机,走出困境。

    一些教育人士已经意识到“减负”工程的庞大,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改革。从小学升中学取消重点就近分配到高中扩招,从高考试卷实行3(语、数、外三门主课)+X到增加春季招生,中国教育正一点一点地向素质教育的目标进军。应试的大制度虽不能一下子革除,但试卷试题的样式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加大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力度,取消背记类题型,增加主观题的比例……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可供发挥的余地大了,还增设了文学鉴赏、想象力考察、综合知识运用等新式题型,物理考试则逐渐把实验和物理现象等列成重点,在数学试卷中,考察学生数学思想和解体方法的新试题也越来越多。

    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感觉,这些需要充分调动大脑细胞的能力式考题比以往那些背记类题型难度大得多,即便没日没夜的钻研书本,不注重能力的提高,也还是拿不了高分。而在研究生考试中,对研究分析能力的评判已经有超越基础知识考察的趋势,因缺乏研究能力而被淘汰的高分考生已不是个别案例。

    国外曾有教育专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研究,他对一批小学生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跟踪式调查,发现小时候名列前茅的学生长大后多庸庸碌碌,无所建树。反倒是儿时成绩中上,不大为人关注的那些孩子,往往在成年后做出了不起的贡献。这为教育专家称这一规律为“10名现象”。他分析到,成绩处在前列的这些学生,多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倾注在课本的学习上,忽略了其他能力的拓展,同时他们还承受着“保持优势”的压力,片刻不敢放松。反倒是那些成绩在中上游徘徊的孩子,有更充裕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心理上也没有太大的压力,活得比较自在。

    成才和考第一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人生是漫长的,儿时的学习积累是为了能在今后纷涌的社会大潮中一展身手。为高考而奋斗的学习,狭隘局限;习惯了为高考而学习的孩子,也必将因高考的结束失去奋斗目标,浑浑噩噩。

    考好大学的确有利于找到好工作,但只有能力突出的人,才能胜任好工作。没有哪个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会将所有应聘者的学历一字排开,看谁的文凭最光彩夺目就录取谁。他们都有一套独特的人才评定标准,通过千奇百怪的测试选贤纳能。比如,有的企业会设计一些游戏,通过观察应聘者在游戏中的表现,考察他的个性能力。个人的特质总会在不经意间显现出来,在现代化的人才测评中,人们很难进行伪装,很少有死读书的“伪人才”能骗过专业人士的法眼。而越来越多找不到工作的高学历人士,和越来越吃香的技术人才也都是社会用人机制正发生变化的证明。

    教出一个高分的孩子容易,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很难。家长们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从应试的窠臼中大胆地挣脱出来,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关注孩子未来,一手抓“减负”,一手抓素质。“减负”是对家长的考验,家长们不妨把找家教的精力拿出来,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孩子们未来的幸福很重要,但他们现在的幸福同样必不可少,而他们能否拥有幸福的童年,能否成为真正的栋梁,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策略:“减负”面前,是向左走,请家教奔应试,还是朝右转,挖能力向素质。不同的选择,自然有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