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防人之心不可无(2/2)

,又要关注。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导孩子,可以有意设置情境锻炼孩子,例如,和孩子外出时,有意离开孩子,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观察孩子的反应与应对情况,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只要坚持做下去,必定会见效的。

    一天下午,9岁的小丽娜放学后,正独自回家,半路上忽被一中年妇女拦住,并声称是其母的好友。“你妈正忙着,让我来接你去玩,汽车就在前面停着。”她一边说,一边还急着想把小女孩抱起。小女孩疑惑地退后,突然机敏地甩出一句:“你认识我妈,那她叫什么名字?”

    中年妇女一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小女孩见状立即转身向不远处的同学呼救,并跑了过去。那妇女马上慌慌张张地逃跑了。

    之所以丽娜会如此机警灵敏,是因为她的父母就曾向她进行过如下的基本训练和教育:

    1. 熟悉自我情况,了解必备事项。家长让丽娜牢记父母的姓名、家庭和学校的地址及电话、邮政编码;懂得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等重要电话的打法;知道辖区内或学校附近的警察局位置等。在孩子有可能独处、独行之前,更应教会他们熟记以上这些事项。家长可在家中显眼处贴上写有基本情况和事项的大纸片,以便独处的孩子在遇上危险时及时获得帮助。

    2. 教丽娜学会正确应对陌生人。父母要求丽娜尽量与熟悉的同伴们在一起。凡独行时路遇陌生人搭话,必须保持必要的镇静和警觉。此外,当独处家中时,若陌生人敲门,不可随意开门,最好的办法是隔着大门告诉对方,父母正在休息,请他以后再来。

    3. 让丽娜与邻里保持必要的联络。邻居之间若能加强联络,对于保证孩子的安全作用极大。一旦发生意外,如家中失火,遭遇窃贼、煤气泄漏等,立即可以向邻居求助。

    教育孩子自我保护不仅仅是教孩子应对可能的危险,还包括一切可能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伤害的因素。美国父母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如天气变冷了知道加衣服,鞋带松了会自己系好,吃鱼时会仔细地剔去鱼刺等等。这无疑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病痛,家长平时应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可忽视的是,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机会让孩子独立地处理问题。对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美国家长很少急于干预,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当你带孩子散步时,遇到一个小水坑,这时家长不是马上抱他过去,而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问他:“你说该怎么办?”

    在**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会想出许多办法:绕过去,或找块板子搭在上面,或往回走,或请人帮忙把自己抱过去等等。最后,再和孩子一起确定最后的方法。这样做虽然要浪费一些时间,但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提高,以后若遇到类似的困难,即使**不在身边,他也会自己设法安全顺利地解决。因此,家长平时应注意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独立地面对困难,不要事无巨细都要赶在孩子的前面为他扫除一切障碍,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在现实社会中,事与非,美与丑,善与恶是并存的。有人认为,为了保持孩子的幼稚和纯真,应尽量不让孩子接触社会的阴暗面。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要知道,温室里的花是经不起风吹日晒的。孩子若终日生活在鸟语花香的童话世界中,就不容易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对社会也会缺乏应有的戒备心理。正因为如此,孩子因听信别人的谎言或受物质引诱而造成走失或被拐骗的事件才时有发生。因此,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利用讲故事、谈话、看电视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孩子说明周围社会的复杂性,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或随便跟陌生人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