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 中国一直在说“不”(4)(2/2)

,中国政府专门组织力量收缴并销毁了数以百万计的盗版激光唱盘和录像带,关闭了有关的侵权工厂。

    面对美国的威胁,吴仪,这位深知双方底牌的中国女部长,没有被美国人吓倒,在记者招待会上毫不客气地警告美国:“你们宣布报复清单之日,就是我们公布反报复清单之时。”

    1995年2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坎特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宣布了对华实施贸易报复的最终决定。中国外经贸部则随即作出反应,也公布对美贸易报复的最终决定。美国将原定为28亿美元的输美产品削减为10.8亿美元,而中国出口美国的大宗商品如运动鞋、箱包等产品则不再包括在内。相比之下,吴仪拿给美国人看的报复清单除贸易外还增加了投资一项。对于新增加的投资一项,美国人是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的,因为当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竭力争取在中国合资生产汽车的许可。增加内容后的报复清单击中了美国人的要害。

    清单公布后,坎特亲笔致函吴仪,邀请中国代表团到华盛顿进行最后谈判,争取尽快消除分歧。吴仪回函,很明确地同意恢复谈判,但是地点在北京而不是华盛顿。面对针锋相对的中国,美国贸易副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从美国飞抵北京,与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共同主持最后阶段的磋商,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由工作组级别上升为谈判代表级别。

    中国打出的投资牌开始见效,在美国大企业老板叫苦连天的抱怨声中,美方代表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在有关中国立法与司法权等问题上没有再提出过分的要求。中国在顶住美方在华独资生产音像制品、软件和出版物的要求同时,允许以合资的方式生产上述产品,双方的立场逐步靠拢。

    2月25日,中美双方开始起草协议文本,26日深夜11时,中美双方宣布草签《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一场贸易大战在双方代表香槟酒杯的相碰声中化险为夷,“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中美两国间长达20个月的知识产权谈判终于落幕。

    当丝毫没有倦容的吴仪和巴尔舍夫斯基出现在已守候十多个小时的各国记者们面前时,这些见多识广的记者们投向吴仪的目光是充满敬意的。一家日本通讯社驻北京记者在发回本国的电讯中不无感慨地评论说,日本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缺少的就是像中国的吴仪女士这样敢于对美国人说“不”的灵魂人物。她所展现出来的,正是现今中国不畏强权、毅然捍卫自身的利益和尊严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