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周思源看红楼 >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3)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3)(1/2)

    一个与世无争的尼姑,不论多么清高,又不会侵犯“权势”的利益,怎么会弄到“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以致“不宜回乡”的地步呢?她之所以不能回乡,看来主要问题出在她“模样儿又极好”上,也可能由于她脾气大,当地权贵来蟠香寺进香或者要请她们师徒去家中做法事,她得罪了这些人。从她出家以后未见异常来看,她不为权势所容显然是在她随师父来京前不久,而且一开始可能她自己并不清楚此事,因为师父去世后她本来是准备扶灵回乡的,说明她并不了解问题的严重性。说不定当初师父带她来京实际上是避祸,而不是为了什么经文。

    妙玉既然拿得出那么多的希世珍品来招待客人,有的茶具,她说,连贾府也未必有。那么她家肯定是富甲一方,又是官宦之家,在苏州也应当有些地位与势力。这样家庭的小姐居然也不为权势所容,可见当时这个世道已经黑暗到了何等地步。

    正因为她是被迫出家的,一直带发修行而不落发,那么这数以千计的满头青丝之“发”就具有了明显的象征意义,表明她六根不净,甚至很不净。这也是判词说她不“洁”的重要原因。这位身为尼姑的妙龄少女内心深处其实依然存留着对爱情的渴望。妙玉给宝玉生日送贺帖,给黛玉、湘云续诗时说,不能“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诗中透露的某些情绪和使用的与爱情、婚姻相关的词语,“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以及“芳情只自遣”等,都表现出她潜意识中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求,明显有悖于出家人的戒律。

    其实我们不能将妙玉看作完整意义上的尼姑,因为妙玉并没有将自己当作真正的出家人,否则她不会依旧带着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鬟在庵里。她是一位身穿法衣手拿拂尘将栊翠庵当作“闺阁”的大家闺秀。

    周思源看红楼位极人女贾元春元春这个艺术形象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她是为什么死的?她的死与贾府败落有多大关系?她死在京师还是外地?

    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红楼梦曲·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有几个问题是红学家、红学爱好者争议较多的:

    一是“二十年来”的那个“二十年”究竟指什么,是指元春入宫时的年龄?现在的年龄?入宫至今的时间?还是有所影射?

    有几个坐标有助于我们确定这个问题。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到当时宝玉七八岁,而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这个“现”应当是不久前的事,时间不会超过一年,否则就会说“去年”或某年。因此,这时元春应在十五六岁左右,太小了她不可能参加秀女的选拔。这从第四回宝钗进京为了“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