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周思源看红楼 >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2)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2)(1/2)

    妙玉去年来京前父母均已亡故,而去年冬天师父圆寂前有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六十三回邢岫烟说过去曾和她做过十年邻居,租的就是妙玉修行的蟠香寺的房子,所认的字都是她传授的。由此可见,妙玉被迫出家时还不到10岁。妙玉之所以“不宜回乡”,据邢岫烟说是由于“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所以清高,不同流俗,不趋权势。大观园刚刚建造完毕,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林之孝家的请她时,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是王夫人命人下了帖子备车轿去请,她这才来的。她的仕宦家庭出身和被迫出家,是带发而不是落发修行,以及两个“不宜”所反映的个性,这三个方面是我们解读妙玉艺术形象的三把钥匙。

    我们要从妙玉的心理创伤的角度去看待她的脾气。她之所以怪癖如此,是三个因素造成的:一是从小多病且娇生惯养,二是被迫出家,三是不能还乡。

    正因为她自己出身于官宦之家,家中非常有钱,因此很可能娇纵任性,又兼自幼多病,脾气就比较大。她又格外有才,所以一般人就不入她的眼目。

    一般说女子“才貌双全”,表示条件优越。而妙玉则是“才财貌三全”:她除了容貌美丽,才华横溢,还广有钱财。这从“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她拿出来招待贾母等一大批客人的茶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具就足以看出。这些连贾府也未必拿得出来的希世珍品决不会是她的师傅传给她的,而是她家中原有之物,父母双亡后她带来的。

    为什么妙玉“不宜”回故乡苏州去?她究竟因为什么原因为“权势不容”?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个问题看来需要做一点小小的考证。

    人们各有自己的个性,大观园的住户们自然也不会例外。不过妙玉的个性,用北京话来说就是有些“个色”,太特别而且不大讨人喜欢。在金陵十二钗中,妙玉也是惟一和贾府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但是在判词和《红楼梦曲》显示的十二钗的位置上,她却相当靠前,在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之后居第六位,正好在中间,甚至在王熙凤和李纨之前。由此可见曹雪芹对这个人物的重视和喜爱。在《红楼梦曲· 世难容》中,曹雪芹对妙玉的评价很高:“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如果孤立地看这两句,只有黛玉堪与媲美。妙玉的气质和才华确实非凡。从她落款为连宝玉都不知所云的“槛外人”(六十三回),到为凹晶馆黛玉、湘云联诗的点评及续诗(七十六回),文才的确很好。

    正像妙玉所处的位置居中一样,她在判词和《红楼梦曲》中也是十二钗中受到作者批评的第一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天生成孤僻人皆罕……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高、洁本为品性之大美,问题在于妙玉之“太”和“过”。这是因为妙玉虽“欲洁”实际上却“何(不)曾洁”,虽“云空”实际上却“未必空”,没有真的将世界看破看“空”。这种充满矛盾的现象构成了妙玉形象的基本特点,归根结底是妙玉的被迫出家和被迫不能还乡这两个被迫的特殊经历造成的。前者是身体原因,后者则是社会环境不容,想必当地有很大权势者使她不能回乡。她之所以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