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施 耐 庵(2/2)

现罗贯中老是孤独一人,显得与众不同。这一天,他们在路上相遇,聊了起来。

    “请问尊号?”罗贯中客气地说。

    “小弟是‘云水散人’。”

    “这是取自杜甫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之义吧?”

    “不错,”贾仲明高兴地点点头,“这与先生自称‘湖海散人’,取其飘零之义,本是一样的。”

    他们越谈越投机。两个人有共同的情趣,又有丰富的知识。罗贯中为交了这样一个朋友而高兴。他们经常来往,并以兄弟相称。罗贯中的年纪比贾仲明大很多,他们成了“忘年交”。

    后来,罗贯中离开了杭州。据说他参加了反抗元朝统治的斗争。

    立志写“三国”

    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罗贯中看到国家安定了,就带着家人离开喧闹的城市,避开亲朋好友,找了一个荒凉僻静的地方住下。

    朋友们知道后,都说他脾气古怪,与众不同。其实,罗贯中是为了集中精力,专心写书,才这样做的。在新的住所,他整天埋头写作,写出了好几部长篇小说。

    有一天,罗贯中兴致勃勃地对一个朋友讲起了三国故事,什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啦,董卓之乱、赤壁大战啦,讲得绘声绘色,非常动听。朋友听着听着,突然打断他的话头问道:

    “怎么,看来你又准备把三国故事写成书啦?”

    “是啊。魏、蜀、吴三国鼎立,战火连绵,人才辈出,倒是写书的好材料呢。”

    “陈寿已经写过《三国志》,裴松之还为它作过注解,你又何必再写呢?”

    “他们是以写真人真事为主,内容简单,不够生动有趣。我想在他们的基础上,把三国故事写成演义小说,真中掺假,假中有真,让天下男女老少,都爱听爱读。”

    有关三国的故事,早在三国后期就开始流传,隋唐时代传播已经很广,到了宋元年间,三国故事深入民间,在元朝人写的杂剧、诗歌散曲中,有不少三国的题材。

    听罗贯中想写一部有关“三国”的小说,朋友高兴地说:

    “这件事可不是一年半载能完成的,要花大工夫呢。”

    “是啊。这部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造反写起,到晋朝统一三国为止,要写将近一百年的大事,里面要有几百个人物,确实要花些工夫才是。”罗贯中精神抖擞地说。

    不朽的名著

    从这以后,罗贯中就开始写作了。他除了熟读《三国志》等历史书外,还收集了描写三国故事的戏曲剧本和说书人的底本。在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罗贯中对三国故事重新进行了艺术加工。书里的主要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书里描写的基本事件,如黄巾起义、官渡大战、三顾茅庐等,也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但是,罗贯中并没有完全受真人真事的局限,他充分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虚构了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如“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吴国太佛寺看新郎”、“献密计黄盖受刑”、“七星坛诸葛亮祭风”、“关云长义释曹操”、“空城计”等。罗贯中把这部小说取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书写成以后,人们争相传抄,很快流传开来。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成功地描写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场面。这些描写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书中还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给人的印象最深。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人们还是百读不厌。

    除了《三国演义》以外,罗贯中还写了《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书,创作了《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剧本。这些作品都是以历史为题材,可在成就上都无法和《三国演义》相比。

    作者: 218.198.167.* 2005-5-1 23:04   回复此发言10 遇“贼”写时迁(民间故事)

    施耐庵平时最痛恨偷鸡摸狗的人,因而他在写《水浒》里的时迁时,开始曾把这个绰号叫鼓上蚤的地贼星,写得既可恶,又没甚武艺,后来虽经多次苦心修改,都没能把时迁写好,连他自己看着也不满意。 有一次,他正坐在窗下苦思冥想,两眼盯着窗外的芦花老母鸡出神,这时有个人从门口一闪,老母鸡不见了。施耐庵心里想:真见鬼啦!不曾望见人偷,鸡凭空没了,这事倒蹊跷呢!他跑出门一望,原来是东庄的李大。他便喊了声“李大”!俗话说:作贼心虚,李大听见施耐庵喊他,吓得“扑咚”往地上一跪,乖乖地从布口袋里把鸡拿了出来,连声求饶。施耐庵的老婆听见门口有人说话,也跑了出来,一见是贼偷了她家生蛋的芦花老母鸡,气得抖抖的。 施耐庵晓得李大是个硬汉子,挑私盐时跟张士诚一块造反的,很有本领,张士诚兵败后才逃回家,便问他为什么偷鸡? 李大说:“不瞒先生说,我家里有个九十岁的瞎老母亲,已三天没得一粒米下肚了,不得已才做了这种下贱事,真对不起先生。” 施耐庵一听,对李大很同情,连忙叫老婆盛饭给他吃,并对李大说:“我有二两银子用红布包了放在房间里的大梁上,你今晚如能偷到,偷鸡的事恕你无罪,银子也送给你拿回家奉养老母,不过今后可别再干这种营生了。” 李大一听忙说:“请先生放心。我今生再也不干这偷窃的事了,但先生的银子我不要。” 李大不晓得,施耐庵叫他偷银子有用意呢。原来施耐庵写时迁盗徐宁的传家宝,写来写去都不象,他宁愿用二两银子买个见识,便对李大说:“我早听说你是条硬汉,今儿一定要显一手把我望望。” 李大不好再违拗,只好答应了下来。 施耐庵的这一举一动,可把站在一旁的老婆急坏了。到了晚上,施耐庵晚饭一吃就上床睡觉了,他老婆可有心眼哩,把房门和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睡在床上灯也不敢熄,两眼死盯住梁上的红布包。她心里话,除非你李大变只苍蝇飞进来,要不然这银子你莫想偷到。她哪里晓得,这时李大已躲在房间里的衣柜后头了。她眼睁睁的一直看到半夜,实在困了,便打了个盹。这时,施耐庵可两眼睁多大地睡在床上呢,他先听到几声老鼠叫,又见李大象只跳蚤似地往梁上一蹿,把银子偷走了,空红布包还是在梁上。第二天天亮了,他老婆望望红布包还在那里,心里蛮欢喜的。 门一开,只见李大来了,手上捧着二两银子送给施耐庵,施耐庵老婆再把红布包一捏,里头空空的,银子已经偷走了。 施耐庵叫李大把银子拿回家去奉养老母,李大一听双眼流泪,怎么也不肯要,拜别施耐庵就走了。施耐庵没法,在第二天大早,又派人送了二斗米到李大家。据说,打这次以后李大便做起了小本买卖,再也没干那偷窃的事。 传说从这事以后,施耐庵把《水浒》中有关写时迁的章节全部撕掉了,重新写了一遍,鼓上蚤时迁就是取的李大的原形。

    作者: 218.198.167.* 2005-5-1 23:05   回复此发言11 千日著《水浒》 三日写《封神》(民间故事)

    据记载,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而《封神演义》的作者叫许仲琳。但是民间却流传着施耐庵“千日著《水浒》,三日写《封神》”的传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元朝末年,盐丁张士诚率众扯旗造反,自称“诚王”,施耐庵是他部下的一位谋士。后来,张士诚受元朝诏封,朱元璋来了张士诚,又推翻元帝国,统一天下,建立明朝,自已做了皇帝。施耐庵不愿乞食于朱元璋门下,躲在家中,一面读书,一面搜集素材,费了一年多时间,写成了《水浒传》前六十回,把三十六天罡写了进去。 施耐庵家境贫寒,他女儿要出嫁了,就问爹爹:“你拿什么作陪送呢?”施耐庵四壁空空,两袖清风,一无金可陪,二无银可送。不过他倒觉得:贫寒人家应有贫寒人家的节操,书香门第要有书香门第的骨气。于是就把刚写好的《水浒传》送给女儿,说:“孩子,爹爹穷,没有什么可陪送的,就把这部书稿赠送给你吧!平时想看,就看看。如果生活上碰到了困难,还可以拿到书馆里,换几个钱使用。” 女儿高兴地把书稿收下了。后业,果真生活上遇到困难,她就把书稿拿到书馆变卖。谁知书馆老板一看这部书十分珍贵,就用计把书稿骗下,留在店里放了三天,派人全部偷抄下来后,说这书稿他们早有了,还给了施耐庵的女儿。 施耐庵的女儿十分懊丧,埋怨父亲不该拿旁人的书稿哄她,害得她在书馆丢丑。她回到娘家,把书稿朝父亲面前一摔,就抽抽噎噎哭起来。施耐庵莫明其妙,忙问是怎么回事。女儿把去书馆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施耐庵听了,略一思忖,就明白了,哈哈笑道:“孩子,不是爹爹骗了你,是你上了书馆老板的当了!”女儿不解其意,愣了半天,问道:“爹爹,你说什么?”施耐庵说:“他们在三天之内所书稿偷抄了。” 女儿这才恍然大悟,悔恨莫及,立刻要去找书馆老板算帐。施耐庵安慰道:“算啦,孩子,你别难过。那稿只写了六十回,算不得全书。我再给你续写六十回,把七十二地煞写进去。”于是,施耐庵又花了一年多时间,续写成《水浒传》后六十回,共一百二十回,交给了女儿。 女儿把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的书稿,拿给另一家书馆。书馆老板看了,大加赞赏,认为是稀世珍宝,立即以重金购买,很快印成了书。这书一经问世,人们纷纷抢购,争相传阅,都称赞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抨击朝廷的昏庸**。你传我,我传你,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

    朱元璋读了《水浒传》,勃然大怒。心想:这不明明是在鼓吹犯上作乱,煸动造反,颠覆我大明江山么?再一想,施耐庵原是张士诚的部下,俗话说,白菜叶枯心不死,对了!肯定是他心怀不满,发泄私恨,含沙射影!想到这里,立即下令将书查禁,并把施耐庵囚禁起来。 朱元璋手下有个得力谋士刘伯温,是施耐庵的同窗好友,两人交往甚深,情同手足。他钦佩施耐庵的为人,称赞施耐庵的才学。得知施耐庵被囚禁,刘伯温焦的灼不安,想出面为他讲情吧,又恐触怒圣上。怎么办呢? 这刘伯温是个博学多才、深谋远虑之人,他苦苦思索怎样才能既救朋友、又不得罪圣上的法子。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锦囊妙计,立即提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圣躬盛怒,其情难讲;你咋来,还咋走!

    写毕,暗中差人送给施耐庵。施耐庵天资聪颖,像那窗户上的纸,一点就破!“你咋来,还咋走!噢!我是为写书被囚禁,还得靠写书脱身啊!”于是他精神大振,立刻取来文房四宝,铺纸挥毫写起来。那真是笔走如行云流水,文章若水泻泉涌,落笔风掣电闪,书成鬼哭神号!仅用了三天三夜时间,就写成了一部完整的《封神演义》,呈送给朱元璋观看。 朱元璋一看,《封神演义》里又是神妖鬼怪,又是风雨雷电,不觉哈哈大笑起来:“这个施耐庵,自命不凡,却原来是个疯子嘛!”刘伯温接话说:“他真是一个疯子,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万岁,关一个疯子,有什么用呀!”朱元璋把手一挥:“放了,放了!”立即命人把施耐庵放了出来。

    作者: 218.198.167.* 2005-5-1 23:06   回复此发言12 施耐庵惩恶--类别(民间故事)

      《水浒》的作者施耐庵,不仅是小说家,而且是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的好汉呢!   明朝初年的一天,施耐庵在一座茶山上游玩,正遇见一个恶霸在强夺农夫的茶园。他十分气愤地赶上前去阻止。恶霸见来人理直气壮,只好偷偷地溜了。可是事后,恶霸打听到来人的住处后,便花钱雇了一帮打手,围住施耐庵的居所。施耐庵见此情景,只是微微冷笑,便坦然自若地迈出了门。打手们见他赤手空拳,便一哄而上。其中一个黑脸大汉,手举根铁棒挟着风声朝施耐庵的头顶劈来。施耐庵侧身摆头,一个“顺风扯旗”,让过了棒锋,双手就抓住了铁棒,同时飞起右脚,正好踢在大汉的小腹上,那家伙便滚出一丈多远。施耐庵舞起夺来的铁棒,一阵旋风般的横扫,吓得那帮家伙四处逃窜。有一年的元宵节,施耐庵上街观花灯。忽然看见一个恶少在街尾侮辱一名妇女。他怒火顿起,用右手将那家伙提起,尔后象摔死狗似的将他摔在地上。恶少吓得连连磕头求饶,施耐庵这才饶了他。谁知第二天,那家伙纠集了七八个无赖前来报复。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来一根粗绳,让无赖们用绳子拴住他的双腿,然后叫他们用力拉。可是,尽管他们一个个累得脸红脖子粗,施耐庵的双脚像生了根,纹丝不动。接着,他取出铁棒,一记“乌龙摆尾”,便将身旁的一棵大杨树“咔嚓”一声打断。无赖们见他有如此功力,才知道是遇上了高手,个个叩头认输了。后来,施耐庵在写《水浒》时,还将这段亲身经历融进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伏众泼皮的情节中去了呢。

    作者: 218.198.167.* 2005-5-1 23:06   回复此发言13 施耐庵巧联治心病(民间故事)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的作者。几乎是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同情穷苦百姓,有高超医术的良医。 相传,施耐庵曾一度居住在江苏兴化城里。当时,有位病人叫顾斐,患病数月,面黄肌瘦、神情恍惚、整日口中不断念叨着:‘五月艳阳天……’。经多名郎中整治,都认为病人脉搏微弱,舌苔焦红,是肝火太旺之故,均开出去火药之方,但使用后其病情非但不见减轻,反而日甚一日。如此怪病,使得施耐庵亦感到难以对症下药。

    一日,他坐在顾斐的床前,仔细冷静地观察了病人的病情与神态变化,当病人自言自语‘五月艳阳天’时,他立即对上了‘三春芳草地’。

    奇迹在瞬间出现了,病人顿时神清气朗,精神振奋,竟像常人一样,且口中又吟出一句:‘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施耐庵又对上一句:‘冷水酒,一滴,二滴,三滴。’这时,病人病容荡然无存,掀开被子,起身下床,郑重地给施耐庵施一礼后说:‘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即柴。’施耐庵稍一思索,即时对上‘白水泉中月日明、三日是晶’。至此,病人便痊愈了。

    原来顾斐患的是心病,他所爱慕的姑娘是位才女,但姑娘要求,必须对上三副对联后,才答应与他成婚。他苦思冥想、越想越急、越急越难思就佳联,因而急出病来。而多名郎中虽能诊出其是肝火上炎,但究竟为何引起肝火上炎他们却未作思考,结果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无法从根本上医治病痛。而施耐庵则通过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意识到病人患的是心病,因而对症施治,以渊博的文学知识和精湛的医道,拯救了这位久治不愈的病人。

    作者: 218.198.167.* 2005-5-1 23:07   回复此发言14 施耐庵练武(民间故事)

    施耐庵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在小说《水浒》中塑造了108位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在民间久久流传,《水浒》也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施耐庵本人的武艺也很不错呢。

    施耐庵13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私塾读书。私塾先生是个武举出身的老人,壮年时因打抱不平,误伤了一个“鞑子”,才隐姓埋名,到此地教书。

    一天早上,施耐庵到后院内听见风声,却不见树叶飘动,他对着门缝朝院内望去,原来是先生在练功。先生手舞钢鞭,风声“呼呼”,人影难分。 先生练完鞭后,又打起拳来,只见他挥掌向一块大石劈去,“咔嚓”一声,掌到石裂,施耐庵惊呆了。先生练完功后见到他,问他为什么呆在这儿,施耐庵见瞒不过去,只好直说:“学生看先生练功入了迷,站在这儿发呆。”并求先生教他武功。 先生不肯教他,施耐庵并未灰心,从此他每天早起偷看先生练功,白天学习,晚上就模仿着练,这样坚持了三年,竟也练出了名堂。 有一年清明节,先生放学生一天假,让他们到郊外春游。施耐庵和同学正在赶路,忽听到“救命”的喊声,原来是个恶少在强抢民女,好多来劝阻的人都被恶少打伤了。施耐庵见了,怒火中烧,他赶忙上前喝道:“光天化日强抢良家女子,天理难容,快放了她!”那恶少见是个书生,不放在眼里,举起一块石碑,朝施耐庵猛砸过来。可施耐庵并不慌乱,闪身跳出圈外,同时挥掌朝石碑劈去,只听“咣当”一声,石碑劈成两半。那恶少大吃一惊,见势不好,吓得抱头鼠窜。施耐庵刚要追,被先生叫住。 施耐庵连忙跑来,跪在先生面前说:“学生出来惹事了,望先生恕罪。”可先生并没有责备他,还称赞道:“我因几个败家的徒弟而冷了心,本不想再收徒,今见你如此见义勇为,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从此,施耐庵在老先生精心培养下,不仅能写一手好文章,还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28 《水浒传》作者之一----罗贯中

    (约1330一约1400),名本、才本、道本,号湖海散人,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的戏曲、小说家。

    罗贯中父罗锦,任元代河东道肃政廉访司司吏。1350年(元至正十年),贯中沿大运河南下杭州,一度著《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连环谏》等三个剧本。未几,投张士减起义军中,结识施耐庵,拜其为师。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从鲁渊辞义军,后足涉江、浙、赣、皖等地,搜集三国时期东吴的故事传说。1368年(明洪武元年),与施耐庵居淮安,游览汉代遗址。三年,施耐庵病卒,携恩师未竟之作《宋江》和自己未竣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书稿返故里。罗贯中一生撰有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水浒全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全传》(待考)和杂剧剧本三种。罗贯中的小说开拓和确立了中国古代白话长篇章回小说的新体制。

    帖子相关图片:

    作者: 218.198.167.* 2005-5-2 16:08   回复此发言29 《水浒传》作者之一----罗贯中作者:狄少英帖子相关图片:

    作者: 218.198.167.* 2005-5-2 16:09   回复此发言30 《水浒传》作者之一----罗贯中作者:狄少英帖子相关图片:

    作者: 218.198.167.* 2005-5-2 16:11   回复此发言31 《水浒传》作者之一----罗贯中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作者: 218.198.167.* 2005-5-2 16:11   回复此发言32 《水浒传》作者之一----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据考订,一般认为,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明初贾仲明在《录鬼簿续编》中称其与己“为忘年交”,“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鲁迅定罗贯中生活年代为约1330至1400(《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郑振铎定为约1328至1398(《中国文学论集》上册《三国志演义的演化》),即大致从元文宗到明太祖这一时期。

    关于他的名字清嘉庆翻刻明代杨美生本《三国英雄志传》署“元东原罗贯中演义”,明代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著录《三国志通俗演义》,署“明罗本贯中编次”,各以其跨越元明,而分署两个朝代。关于他的名字,《录鬼簿续编》只记“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未言其名、字。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三国、宋江演义”条、《西湖游览志□》卷二十五及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己未本《隋唐两朝志传》、李卓吾批点本《残唐五代史演传》等均称“罗本贯中”或“贯中罗本”,一般认为本是名,贯中是字。

    关于他的籍贯,《录鬼簿续编》称罗贯中“太原人”,而明刊《三国》、《水浒》等小说则往往署“东原罗贯中”。东原,相当今山东东平、汶上、宁阳一带。《七修类稿》称“杭人罗本贯中”,《西湖游览志□》称“钱塘罗贯中本”,清初周亮工《书影》卷一称“越人罗贯中”,疑《录鬼簿续编》所记“太原”是罗贯中的祖籍,杭州则是罗贯中实际生活和活动的地方。“东原”当由“太原”致讹,一如《水浒志传评林》署名由“东原”再误作“中原”。桃园结义选自明代崇祯刻本《英雄谱》关于他的生平,《录鬼簿续编》记载罗贯中“与人寡合”,“遭时多故”,与贾仲明“各天一方”。王圻《稗史汇编》谓罗贯中与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因值朱元璋这样的“真主”统一了天下,葛就“寄神医工”,罗则“传神稗史”。大约罗贯中生当元末社会动乱,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东奔西走,参加了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即结束了政治生涯,而专心致力于小说创作。清代徐渭仁《徐□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又谓“罗贯中客伪吴,欲讽士诚”,以为罗贯中曾入吴王张士诚幕,虽系传说,但亦不无可能。明代天启三年黄正甫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关于他的著作,《西湖游览志□》称罗贯中“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有《十七史演义》的巨著。今存署名由他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七修类稿》、《西湖游览志□》、《续文献通考》、《书影》及清钱曾《也是园书目》卷十“通俗小说”等,都说罗贯中编著《水浒传》,明清多种《水浒传》刊本亦署罗贯中“编辑”或“纂修”。《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著录《忠义水浒传》100卷,则题“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天都外臣序本与袁无涯刊本《水游传》均并署施耐庵与罗贯中之名,所以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有罗贯中是施耐庵“门人”之说。但胡应麟批评《七修类稿》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是“大谬”,以为“二书深浅工拙,若霄壤之悬,讵有出一手理”。除了清初金圣叹(见金人瑞)伪称发现了70回《水浒传》的“施耐庵的本”,而谓罗贯中续为120回之外,一般多以《水浒传》为施耐庵作。

    最足以代表罗贯中创作成就的作品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罪行,寄托了人民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表现了群众所理想的重义守信、平等互助的人与人的关系。它善于运用传神笔法去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尤其擅长于描写战争。它的影响极其巨大深远,长期以来产生着历史教科书、军事教科书、生活教科书的作用。今见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本子是明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订本。

    除小说创作外,罗贯中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著录他创作的杂剧三种:《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其中仅《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流传了下来,有明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嘉靖时李开先《词谑》全部转录此剧第三折曲文,谓“出于罗贯中之笔”,而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却将此剧归入“古今无名杂剧”之列,可见明初对于戏曲家的罗贯中知之尚少。《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把赵匡胤与赵普作为忧国忧民的圣君贤相来塑造,描写君臣之间“相交至密,结为弟兄”。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雄争霸”、“各举征伐”所造成的“尸骸遍野”、“民力疲乏”的局面,其基本思想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相同的。

    作者: 218.198.167.* 2005-5-2 16:21   回复此发言33 回复:〓施 耐 庵(贴区)〓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作者: 小梅超风 2005-5-5 12:44   回复此发言34 回复:〓施 耐 庵(贴区)〓施耐庵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施耐庵的原名彦端,为什么后来又改称“耐庵”呢? 施彦端在江阴游学时,碰上了祝塘镇大宅里的大财主徐麒。徐麒既有万贯家私,又有才学见识,听说施彦端品学兼优,便请他来到徐家庄教馆,叫儿子徐清、徐涛两人拜他为师。施彦端看这两个孩子长得圆脸大耳,一副伶俐的样子,心中也十分喜欢。 第二天,徐麒新自陪同施彦端去看坐馆的地方。他们走到徐家庄东边的东林庵,见这里三面环水,绿树成荫,十分幽静,施彦端高兴说:“徐兄,恕我无礼,不必远去,我就选定这个好地方了。”徐麒一听,立刻吩咐家人将东林庵打扫干净,并将一切用具布置停当,安排施彦端在东林庵开馆讲学。 自此以后,施彦端一边讲学,一边写书。每当闲时,便与徐麒一起论诗下棋,纵谈国事,宾主相处,甚为融洽。 有一天,施彦端在《江湖豪客传》中写到石秀乔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笃、笃、笃……”,一下子想起东林庵也有木鱼木槌,可自己从来没有见到过,心中疑惑不解。后来,他趁与徐麒下棋的当儿问道:“徐兄,你这庄院里怎会有庵?一副木鱼槌为何像宝贝那样珍藏?” 徐麒忙叫家人取来木鱼木槌,告诉他道:“施先生有所不知,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法名叫慧能,三十年前我请他住到庵里,拜佛念经,超度祖宗亡灵,保佑子孙安宁。这个慧能和尚,用心极诚,潜心念经,坚持不懈。”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处道:“穸看,这就是敲了三十年的结果。我常带了两个孩子来看,想让他们懂得,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日积月累,工夫不负有心人呀!”施彦端听了,连连点头,若有所思。 徐麒走后,施彦端又接着写《江湖豪客传》。写着,写着,忽然叹了一口气:“真难呀!”接着又暗暗想道:“我们办事也好,写书也好,都要有慧能和尚那种刻苦耐劳的精神才行啊!”说着快步走到案头,提笔蘸墨,写了“耐庵”两个斗大的字,贴到门楣上面,意思是告诫自己要潜心于书室之中,排队一切困难,写好《江湖豪客传》。外人不知其意,渐渐传开,时间长了,大家都习惯地称他为“耐庵”先生。他觉得这个名字也不错,后来就干脆改名“施耐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