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真实三国之孔明 > 十四:司马懿真正出场

十四:司马懿真正出场(2/2)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而张郃传里也找不到这个战役的记载,而参与这场战役的魏延、高翔、郭淮、费耀、戴陵有传的无此役记录,大部分级别不到,根本无传。我们只能怨恨陈寿偷懒,不过有什么办法呢?只有从<资治通鉴>,<裴注>中找,这两个史料中都有此战的记录,汉晋春秋中更是详细,我们就认为这场战役存在过吧。

    从我个人的思考,司马懿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说什么也不与孔明打,死赖活挨不出战,我认为是不是受了第一次与诸葛亮交锋的教训了,知道厉害,所以才显得如此窝囊,以至于后来抗日时期有一位女人受此启发,给蒋介石也寄了裙子等物讥笑之。从这个角度考虑,应该这一次战役司马懿是吃了大苦头的,所以这场上邽之役应该是存在的。

    这场战役挺有意思,有意思之处在于两种说法的截然相反之处,一种自然是裴注三国志中的说法,一种相反是晋书中的,我们面对这互相矛盾的史料真是不知如何是好,而有的网友就以其中一种史料为基础或大赞孔明,或大贬孔明大赞司马懿,如青年论坛上有一篇文章名字是<<读来如饮醇酒,滋味无穷----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完全以晋书为基础大赞司马懿用兵如神,诸葛亮计穷力尽,只好撤兵。而赞扬孔明贬低司马懿的文章太多,就不用列举了。

    面对这种情况你怎么办,我真有点不想写了。为什么呢,三国志是信史无疑,基本可靠,但是过于简单,无此役的记载。晋书呢,内容详细,但是可靠性比起来三国志就大打折扣。无可靠的一手史料,让人怎么写下去呢?

    我们先看看后人对这两部史书的评价:

    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我们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

    《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书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晋书

    《晋书》一百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晋书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另外,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方。《晋书》的执笔人,大多数擅长诗词文赋,撰史过程中,有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倾向。因此,后人批评它“竞为绮艳,不求笃实”。这也是《晋书》的缺点之一。

    以上评价可以看出,晋书是很不可靠的,三国志还是应该成为我们研究三国的蓝本,那么这场上邽之役如何去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