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城市表情 > 3为都市人造像(2)

3为都市人造像(2)(1/2)

    3为都市人造像(2)

    值得注意的是,在桑德的分类中,大都市人属于从文明高峰下降的处于没落阶段中的一类,离“白痴”仅仅一步之遥。这种分类显然反映了桑德的都市观。有识者指出,桑德的分类受了当时正好风靡西方的德国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的思想的影响。哲学书的热心读者桑德显然看过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一书。斯宾格勒在此书中指出,文明发展方向的两极是农村与大都市,农民是“永恒的人”,而农家则是所有文化的前提;与此相反,最终成长为世界都市的都市在奉献其创造者的血与魂的同时也将导致自我灭亡。由此,对斯宾格勒思想抱有共鸣的桑德将农民作为“永恒的人”归入第一类而将白痴、疯子与死者这些“最后的人”划进第七类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大都市人”这一部分中,桑德又按流浪者、街头、好建筑与坏建筑、节日的光景、大都市的青年、交通、公务员、大都市各种类型、回归帝国、无线电、被纳粹逮捕的政治家这11个项目分类。这种分类更加凸显了他的都市观。桑德的“大都市人”中相当多的一批人是集聚在都市这一藏污纳垢之地的、被从都市与都市生活排挤出来的边缘人。在这些人中,有马戏团演员、政治犯、街头小贩、吉普赛人、福利设施收容者、失业者、残疾人等游走于都市生活边缘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垃圾”。桑德通过他们的肖像折射出都市作为无根的流浪者的居所,社会悲剧的舞台,压迫生命、剥夺人性的装置的负面。桑德恐怕是摄影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以肖像摄影的方式来揭示都市对人的影响的摄影家。

    有趣的是,桑德的这部分都市人照片在成为本计划中最阴暗的一部分的同时却也成为人物刻画方面最为精彩纷呈的一部分。这些人由于已经不受既成规范的约束,因此无需面对无情的镜头顾虑重重,因此反而展露其个性。也因此,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反映人的本质的原型,尽管桑德本人视为原型的是被他称为“大地之母”的农民而并不是这些都市的局外人。桑德给予他们一席之地不单是出于一种同情,也完全出于一种历史责任感。这些人被社会与制度——当然也被都市——所抹杀,但在桑德的照片中得到再生。如果没有这些显得沮丧失意的脸孔来构成历史的暗部的话,既成观念中的历史的亮部的存在根据也就无从谈起。同样地,曾为德国**做过一些工作、自己的儿子也是德共党员并死于纳粹魔手的桑德也不会拒绝拍摄纳粹冲锋队员。桑德的历史观使他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而人为排斥某种历史存在。

    人们注意到,桑德把摄影家也列入到都市人的范畴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摄影家是伴随街头的诞生而出现的一种属于都市的职业。桑德显然认识到,摄影家是一种以都市为生与街头同在的职业。因此,他自然地将摄影家归入到都市人这一人群中去并让自己作为摄影家的代表走入都市人的行列。

    桑德的摄影理念理所当然地招致了纳粹党棍文痞的非难。他们说桑德的书“缺乏领导人物,是刻下了卑劣本性的容貌的记录。……不是高昂与感激的记录”。桑德的照片不能为纳粹的日尔曼民族优越论提供形象佐证,相反,他还收入了纳粹亟欲从种族上加以灭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