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商道 > 第五章 鲁商商道:吃得苦中苦,(2)

第五章 鲁商商道:吃得苦中苦,(2)(2/2)

尊贤尚功”、“尚功利”、开放进取、雍容大度、与时变、随势化是其典型的文化特征,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与时俱进”。

    鲁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强调“亲亲上恩”、“布德于民”。其文化特征中积极的一面是强调责任和承担,重和谐与秩序,讲诚信仁义;消极面则是重农抑商,“因循守成,不知时变”,自给自足,封闭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比较严重。

    当然,随着齐鲁两国的统一,齐、鲁文化也在不断地博弈、碰撞、磨合中经历了一个互相审视、选择和渗透的过程,已经交融为一个整体。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实际上齐文化和鲁文化又都深深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吃苦为上,务实求真

    一提到山东人,很多人的印象是能吃苦。在北京城里,以前也有一群能吃苦耐劳的山东人。北京这座拥有上千万人的大都市里,人们每天要消耗几千吨蔬菜和水果。全市大中型的蔬菜批发市场有很多,租房住在批发市场里干这行的多为山东大汉。为什么呢?因为批发蔬菜这一行特别地辛苦,非山东大汉不能忍受。

    山东人吃苦耐劳的品质似乎是一种传统,历史上由来已久。当年,孔夫子率领众门徒周游列国,漂泊无定,到处碰壁,吃尽人间辛苦。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这种“苦其心志”精神的感应下,齐鲁大地出现了很多以吃苦为乐而著称的名人。

    翻开山东明星企业家的名册,你会看到他们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吃苦为上。从临沂市沈泉庄村党支部书记正廷江,到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从济南钢铁集团总经理李长顺到青岛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这些企业家无一不是勤勤恳恳、刻苦工作,这已成为山东企业家的作风。

    有人说,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深圳是“偶像派”,山东则是“实力派”,实力就是源于山东人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山东人普遍信奉一种“苦行主义”,以苦为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山东人的这种吃苦精神,不仅为国人所公认,而且在国际上都是有名的。在吃苦能力和毅力方面,以能吃苦出名的欧洲人也不会超乎其上。

    1992年,山东潍坊柴油机厂一批工人赴奥地利去拆迁斯太尔工厂,并要将所有设备完整地运回到国内。按要求,拆迁应在9个月内完成。当时奥地利天寒地冻,拆迁工作之艰难前所未有。这些山东工人拿出能吃苦的精神,昼夜工作。在没有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便将拆迁工作完成。

    奥地利人非常惊讶,他们连说:“中国人,行!山东人,真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