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十三章(6)(2/2)


    对部属同是运用“宽严相济”之法,他是有所区别的。例如,他写信教导其弟曾国荃如何驾驭太平军降将李世忠时说:“此辈暴戾险诈,最难习驯驭……吾辈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四者兼全,而手下又有强兵,则无不可相处之悍将矣。”在这里,他一方面主张对降将许以高官厚禄,收买人心;另一方面则采取 “礼文疏淡”,“情不可密”,而严之以礼义,与之保持一段距离。他认为,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则避免一旦降将“旧病复发”而自身反受牵累;二则“临之以庄”,保特一种庄严感,使他们知威从命,不敢犯上。

    曾国藩认为,对人太宽厚则难以约束,对人太严格则毫无生机,只有刚柔并济、恩威兼施才是良方。曾国藩奉命“剿捻”时,李鸿章和僧格林沁的悍将刘铭传和陈国瑞在军中效力,二人发生两次械斗,造成流血冲突。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曾国藩充分运用恩威兼施的手法,消除了祸患。曾国藩对刘铭传严厉斥责,使其心生畏惧;却又不追究其过失,让其感激涕零,赴皖北继续剿捻。曾国藩历数陈国瑞的劣行恶迹,使其灰心丧气;又表扬他作战勇敢、不贪财等优点,大有前途,使其精神振奋。

    曾国藩深知军民关系维系着战争的胜负,在编练湘军之始就特别注重军纪教育,并且身体力行,当作头等大事,强调“带兵之道,以禁止骚扰为第一义”、“禁骚扰以安民”。不可否认的是,湘军在实际中也确有扰民之举。但是湘军基本上赏罚分明,宽严互济,“军士所过,有取民间一草一木不给钱者,即行正法”,所以这些营规戒律在一定程度上对严肃军纪、赢取民心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弟子李元度说:曾国藩“坚忍肫挚,壹意以爱民戢士为本,遂能得人死力”,这是基本符合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