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十三章(5)(2/2)

路搭桥。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后来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大放异彩。

    通观整个湘军发展史,可以看出曾国藩对部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时候居多,很少对他们施展霹雳手段。

    应宽者,名利

    曾国藩说:“以精微之意,行吾威厉之事,期于死者无怨,生者知警,而后寸心乃安。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优奖笼之。”

    ● 解读

    应该严的:一是对他的礼节要疏远,跟他的往来要少一些,给他写的信要简单,话不可多,情不可密;一是要与他剖明是非,凡是他和他的部下做得不对的,坚决进行惩治。 总之,在名和利问题上要宽,在是与非问题上要严。四者兼备,你的手下又有强兵,那么就没有不可以相处的人了。

    曾国藩认为,“应严者,礼也,义也”。“礼”在这里指的是湘军内部的等级规范。筹办湘军时,曾国藩就从营制上考虑按着“礼治”的要求,建立严格的隶属规范。他吸收了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礼之说”,仿照他的“束伍成法”,制定了湘军营制。这套营制革掉了绿营“兵不相习,兵与将不相知”的弊病,他还制定严格的营规约束士卒,严禁犯上作乱。

    战争是严酷之事,军队的“礼治”更带有强制性。曾国藩以一儒生治军,开始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在多次惨败之后,他才总结教训,提出“驭将之道,以严为先”。认为对部将要时刻“以礼存心”,“不必过谦”;要“临之以庄”,脸上常挂着一副“懔然难犯之象”,使他们知威,并要求部将也要做到“以法立令行,整齐肃严为先”。对兵勇要严明纪律,使“兵不敢玩”,临阵时心存畏惧,不敢违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