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四章(1)(2/2)

”四个字概括了读书人应做的事。“修”的最高境界为“慎独”,“慎独”的表现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就是个人处世的道理,正因为曾国藩以个人修身达到“致中和”这个程度,所以在对家庭、对同僚、对君主,在立德、立功、立言上,都达到了封建末世楷模的程度,体现出“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

    曾国藩穷其一生,一直在追求“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

    成就大业,须修内圣

    家败之道

    曾国藩说:“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往往不知乡里耕读之耐久。所以致败之由大约不出数端。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者败;子弟傲慢者败。”

    ● 解读

    骄盈凌物,即骄傲自满,傲视、**他人。曾国藩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家败离不得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一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一个骄字。”“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师慢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而奢,而淫,而逸,以致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为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吾家子侄辈亦多轻慢师长,讥谈人短之恶习。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成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以勤劳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逸骄。”他要求子弟“子姓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从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