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观心术 > 历史的对话(6)

历史的对话(6)(1/2)

    历史的对话(6)

    然而魏文长一生中这最后的绝唱,在成功的起点上、可能性上、规模上,跟九百年后岳武穆的北伐中原固然不可同日可比,但那一种象征意义上的,试探性地向历史伸出的巨手作为,他们之间的比较还是有其明亮的一面。

    他们是一介武夫,不懂政治,或者懂得,但为了趣向,不屑为之。

    天空有些暗淡。一些雨躲在云层里。天空一再拓延,我想那九百年后的那场风,想必其因子必潜伏在时间里吧。它在等待一个机会,做着永不停息的运动。看着时空的拉伸,慢慢积聚,慢慢释放。

    正如我们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永远都在等待着崛起的时机吧。而此刻空气中,铿锵作响的,是那场九百年后华夏民族更盛大绽放的声响:“还我河山”。

    在记录岳武穆一生遭遇的历史时,有两句话,也许是流传于野史吧,使我深深震动。一是北伐回师后,心情愁苦的武穆问麾下骁将张宪:“天下事,当如何?”张宪答曰:“在相公处置耳。”这句话延伸的弹性非常大,后来成为制造“风波亭”之祸的一个因子;还有一句话源于金废帝完颜亮:“若岳飞在,大金灭矣。”这些话从另一个极其暧昧的角度,影**他当时在宋金这场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还有性格上叛逆的一面。

    而这一切源于南宋绍兴十年,金人长侵,武穆率师北伐,这场苦心经营十五年的风,是汉民族图腾中,龙德显隆、一次壮丽的爬升。在接近最**的时候,夭折,在使人拍断栏杆的时候,不禁叹息历史的无常。一切也如后来南宋大诗人陆放翁绝笔中所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场北伐,是岳飞接高宗二次要求解金人南侵顺昌之围时所应。诏书所云“一援、二取、三收复”及信中所说“中兴大计,卿必有所处”,是他盼望了十五年的话。据龚延明《岳飞评传》及参考邓广铭《岳飞传》、刘秀生《岳飞评传》,他当时北伐经过多年的经营部署,恰似拉满的弓,全身的力量已积蓄到位,站位、力量、巧劲揉捏融合,蓄势待发,龚延明《岳飞评传》中是这样详细考证他整个北伐的战略部署的:

    黄河北岸,李宝部盘踞东京东北,统制官梁兴、边俊、来喜等渡河进入太行山区,联络河东、河北豪杰,以为“犄角”;撞制统制军马吴琦到陕州,与中条山集合忠义民兵,切断河南金兵同入侵关陕金军的联系,构成掩护岳家军主力挺进中原的一个侧翼;立足全局,最得力前军统制张宪、姚政东援顺昌刘猗,武纠西援关陕郭浩;中军统制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杨成等经略洛阳、汝州、郑州、颖昌、陈州等河南地,并夺取东京;飞“自以其军长驱,以瞰中原”,伺机渡河,收复河北失地;沿江布防;除留守襄阳防区外,分兵长江中游驻留池州。

    整个布局从外围联络,隐兵掩护;主力挺进,四翼呼应;分兵并进,虚实莫辨等部署,有条不紊贯彻下去,同时加强与南宋另几支北进驱敌大军,如韩世忠、刘琦、张俊等部的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