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成熟组织的绩效变革 > 第三章 定位及变革原则(8)

第三章 定位及变革原则(8)(1/2)

    第三章 定位及变革原则(8)

    案例

    某公司前任领导离任时,将其司机调至安保部任车辆安保工程师,由于他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并不适应管理工作,从服务岗位转到管理岗位,岗位等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基本没有工作,是典型的因人设岗。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现任领导无法取消这个岗位,员工私底下意见很大,司机本人心里也不太舒服。实施绩效管理后,通过设立KPI,引导该司机发掘新的、有意义的工作职责,对公司数百辆私家车(公车有物业公司专人管理)的安保进行管理,半年时间他连续完成了几项KPI(私家车梳理登记、安全展览、驾驶员手册、集中保险、自驾车协会),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公司员工私家车方面的潜在安全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公司安全绩效,为公司控制潜在的员工人身安全、提高公司社会影响、减少公司经济损失、优化公司组织气氛和文化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时,激发了该司机的个人潜能(使用电脑及办公软件、举办展览、组织协会和活动、编写驾驶员手册和区域维修加油指南),获得了持续的绩效改进和相应激励,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并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同时改善了同事对他本人的看法,使同事从内心认可他的工作性质和价值,不再为当初的“因人设岗”而耿耿于怀。

    “因岗设人”较之于“因人设岗”似乎更符合管理学的一般原则,但是真正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心里都清楚:“因人设岗” 有时不得不为之,但某些情况下有意为之的“因人设岗”较之“因岗设人”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实中的组织不大可能严格按照理论教条来操作,尤其在中国社会,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因人设岗”的现象。企业中“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人设岗”往往成为管理的瓶颈,这时,基于岗位价值评估,针对没有必要设立的岗位或部门实施“优胜劣汰”在成熟组织中往往无法操作(如果能够顺利操作则另当别论)。“优胜劣进”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虽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但未见得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

    某公司有大量的退居“二线”干部,由于体制的原因,没有办法辞退,只能适当降低待遇后设法内部安置,但在管理中始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集中管理,这些人就成为“议员”,把领导们议论得心惊胆战;如果分部门管理,则对那些部门的主管造成压力;如果不要求他们上班,则对工人的心理造成巨大冲击。工人们说:“就因为当过中层管理者,50来岁就可以享清福,我们工人要干到60岁,还要整天考评,还有没有起码的公平?”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