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全方位质量管理(1/2)

    全方位质量管理

    张瑞敏如是说:“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

    精彩解读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999年11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质量工作会议,朱镕基总理在对会议的重要批示中说:“当前,我们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质量工作正是主攻方向。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放任假冒伪劣,国家就没有希望。”

    张瑞敏对朱总理的这番话深有体会,早在80年代初,中国企业就从日本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战略,但是并没有取得成功,张瑞敏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只注重全面质量管理的形式,而忽视了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基于此,张瑞敏在海尔率先提出了“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战略。张瑞敏认为,产品工艺上的小差异往往显示了民族素质上的大差异。像冰箱这样的产品,如果一个零件出现问题,往往就会影响整机的质量,如果各处都有那么一点小毛病,凑起来就成了大毛病。有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企业,一碰上批量抽查就会“原形毕露”。正是基于此,张瑞敏进一步提出,海尔生产的东西必须追求尽善尽美,差一点点都不行。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在产品国产化过程中,海尔对零部件严格执行国际标准,宁可停产也不降低标准。张瑞敏提出“下道工序是用户”,依靠“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开展群众性的质量控制小组,强化职工的自主管理意识,对症下药,随时解决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正确处理产量和质量的关系,张瑞敏实行了严格的质量否决权,根据每道工序的质量责任大小,编制质量责任价值券,上下工序之间出现质量问题均可当场撕券,奖优罚劣。在海尔生产线上可以看到,每件产品都有一张质量跟踪单,小到一个标贴之类的工序都要填写这张跟踪单,一旦出现质量责任,可以追究到个人,这样从制度上防止了工人因麻痹大意而导致的质量事故。

    为保证每个部件质量水平的稳定与提高,海尔冰箱公司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制定了非常苛刻的条件,他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