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再回首(4)(2/2)


    我放下枪回忆去年一起毕业的学校

    而眼泪一直都忘记要掉

    ……

    ——周杰伦《最后的战役》

    最后的日子既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爸妈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请了假来照顾我,令我备感温馨。最后一节政治课上,政治老师开玩笑地问:“做到‘万物皆备我心了’吗?”“做到了!”同学们齐声答应。奇怪的是这次谦虚的人几乎一个没有。看来除了部分同学是“死马当活马医”之外,其余的同学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接下来,就是高考了。我的高考三天确实没什么可写的,过得相当大众化,没有什么惊心动魄之举。只记得在家长陪送下到考点的大门之后,我是与View结伴同行,共赴考场。在考场里等待发卷的心情是复杂的。既不是单纯的兴奋,也不是单纯的恐惧和单纯的紧张,而是兼而有之的“三感交集”。考试之中,“先易后难,易不骄、难不馁,速度适当”这些基本原则仍被贯彻得很好。记得当时的我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解剖大师,在极为一丝不苟、有条有理地解剖尸体,一会儿用刀,一会儿用镊子,还有锤子。所不同的是,我一会儿用笔,一会儿用尺,还有橡皮。

    惟一发生的一场小变故发生在语文考试之后。我发现答题中有一处明显的失误,于是心理异常紧张和慌乱。下午就要考文科综合了,我突然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记不起来了。午饭时,我捶着桌子大叫大嚷:“三年学的东西都到哪儿去了!我到底是怎么过来的?……”妈妈当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爸爸走进房间拿出了我的高中课本,摊在我面前:“喏!在这里!”我翻开书,书里已被划得密密麻麻,脚注、旁注、各种箭头和关系图,有些地方下划线都重合了几次。看着这付出的见证,心情顿时缓解了一些。

    最后一场考完,走出考场的时候我如释负重地呼了口气。霎时,觉得天地间异常宽广。当时脑海里只有两个字“回家”。回去之后,饭也不吃,话也不说,倒头便睡……

    晚上是学校为全体毕业生举行的“最后的晚餐”。可以想像那是怎样一种疯狂的夜晚。德高望重的朱校长也来了,满脸春光。走到麦克风前,举起酒杯:“同学们,今晚大家欢聚一堂,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说实在的,我确实有很多话想说。然而,今天我只说一句:‘祝你们成功!’”

    “干杯!”

    我的高中生活就在这碰杯声中结束了。之后,那可真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夏天,先是等待成绩,接着是等待录取。那一年北大在江苏省的外语专业分数线奇高,我虽然超过北大文史类分数线22分,但还是以一分之差与北大的提前录取失之交臂。

    但值得庆贺的是,我在与北大擦肩而过之时,幸运地被清华这样一所与之比肩的学府录取,进入了该校法学院。①

    后记 清华园里曾读书

    金秋时节,我来到了清华园。记得一年多前还和好友躺在盐中的草坪上,眯着双眼,看着空中的流云。那时人真的是很天真,认为未来的一切理想皆可必其功于高考一役。来了大学之后才发现,我们那时都是轻狂少年,给予我们最多的并不是高考,而是高中三年的经历。

    在京城西北郊的这所园子里,我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一种个性张扬、思想解放、灵魂自由的生活。相比之下,高中生活也许要暗淡许多。但这一切都无法抹掉我对高中三年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或许是爱,或许是恨,或许是兼而有之。

    前日与View在未名湖畔相遇。并坐于长椅之上,目眺远方,感慨万千。我告诉他,我正在写一篇关于高中生活回忆的文章,已经快要完成。提到高中生活,View突然眼睛一亮,说:“记得盐中《溪源文学》上的那篇卷首语了吗?那首《回忆》?最后一句话:永恒的三年是三年,三年的永恒是永恒。”

    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2002年的10月7号了。我的国庆假期结束了,我的故事也终于讲完了。

    只留一句话给你们:“且行且珍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