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61.宋太祖 赵匡胤(2/2)

宋太祖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地方财政,并规定各州不得擅留赋税收入,除正常经费开支外,必须全部上交京师。这不仅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也截断了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资来源。在“收其精兵”方面,他将各州精锐将士抽调到中央禁军,地方部队仅剩下一些老弱兵员,形同虚设,彻底摧毁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军事基础。

    宋太祖对藩镇权力的剥夺与对武臣的压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央的威权。同时,他也在中央内部进行改革,设置了大量官员,分割相权,巩固了国家统治。但另一方面,官员的大量增多、权力的相互钳制与地方实力的削弱,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为宋朝日后的积弱埋下了隐患。

    当时,宋朝周边一些国家的实力不容小视,他们虎视眈眈地窥伺宋朝的态度,让宋太祖如坐针毡。在宰相赵普的建议下,宋太祖确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并亲率宋朝精锐之师,纵横沙场,扫清了大宋统一道路上的障碍。976年,南唐灭亡,宋朝一统中原。

    宋太祖是一个杰出的封建帝王,他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两百余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混战局面,给饱经战乱之苦的民众提供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宋太祖的精心治理下,宋朝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清廉,社会相对稳定,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在封建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976年,宋太祖暴死。他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将皇位传给了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便有了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其死因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后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领兵出征才平定叛乱,这让他对宋朝江山忧心忡忡。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宋太祖借宴请开国功臣之机,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了他们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