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61.宋太祖 赵匡胤(1/2)

    61.宋太祖 赵匡胤

    (927—976年)

    **将宋太祖赵匡胤与唐太宗相提并论,在诗中曾说到:“唐宗宋祖,稍逊**”。

    公元975年,宋朝大军兵临南唐城下,后主李煜向宋太祖表示愿意放弃国号,永远臣服于大宋,但被拒绝。李煜派使者质问宋太祖,究竟南唐有何过错,非要置之于死地。宋太祖毫不掩饰地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直到今天,这句话还左右许多人的头脑,成了一句著名的格言。

    927年,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赵匡胤从小就爱舞刀弄枪,并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此时,距离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销声匿迹已整整20载。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在公元907年后梁建立以来的半个世纪内,各地的割据势力连年混战,政权更迭频繁。在这样的环境中,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迫切希望社会安定下来。

    948年,21岁的赵匡胤告别家人,开始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第二年,赵匡胤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投身到后汉枢密使郭威旗下,不久,郭威建立后周。此时,赵匡胤已甚得后来的周世宗即当时的开封府尹柴荣赏识。在长期的南征北伐中,赵匡胤战功赫赫,地位如日中天。

    959年,周世宗逝世,其幼子柴宗继位,赵匡胤重兵在握。翌年,赵匡胤乘“主少国疑”之机发动“陈桥兵变”,废周建宋,改元建隆。

    作为一位武将出身的皇帝,赵匡胤深刻地认识到武将在改朝换代方面的重大作用。他防患于未然,先下手为强,及时“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些掌握重兵的大将的兵权,轻而易举解决了大将专兵权的问题。

    鉴于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藩镇权势过大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宋太祖制定了“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针,从政权、财权、军队三方面削弱藩镇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削夺其权”方面,他除了派遣文官出任地方州郡长官,取代跋扈、难以管制的军人外,还在知州之外设立通判,二者共掌政权,相互牵制,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在“制其钱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