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46.北魏孝文帝 元宏(1/2)

    46.北魏孝文帝 元宏

    (467—499年)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改革家,他的谋略,他的勇气,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赢得了当时社会的赞誉,更对今天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说,他是民族的叛徒,有人说他是历史的巨人,但谁都无法否认他对我国的历史作出的巨大贡献,他就是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出生于公元467年的北魏。由于拓跋宏的父亲献文帝厌恶政治,一心修身养性,所以拓跋宏在3岁时就被立为太子,5岁便即皇帝位。在此后漫长的十余年里,北魏一直由拓跋宏的祖母冯太后执政,直到公元490年冯太后逝世,拓跋宏才开始亲临朝政。

    孝文帝即位之初,北魏社会矛盾加剧,宗主势力强大,导致朝廷虚弱,鲜卑族官吏贪污成风,与汉士族争权夺利的斗争日益激烈,民族矛盾尖锐。于是鲜卑贵族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强烈要求改革,加强朝廷统治。这一时期,北魏先后效仿南朝政治制度,进行了均田制、三长制、官吏俸禄制的改革,推动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还重用汉族士人,积极倡导务农囤粮,考核官吏。一时间,北魏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呈现一片少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于北魏长期偏隅北方,其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僻处北方内陆,交通闭塞,气候条件极其恶劣。不仅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北魏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加上北方战事频繁,水旱疾病肆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就当时的北魏而言,要想统一南方,就必须迁都中原。从政治上说,鲜卑人文化落后,要想消除民族隔阂,缓和民族矛盾,就要进行汉化改革,必须迁都;而平城为鲜卑旧都,保守势力大,改革势必遭到巨大阻力,也必须迁都,因而迁都中原势在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