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43.范缜(1/2)

    43.范缜

    (450—510年)

    范缜一生著作很多,可惜的是大多都遗失了,流传下来的除《神灭论》之外,还有《答曹舍人》,收在《弘明集》与《全梁文》中。

    他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佛教最为盛行的南朝时期,频繁的战乱和朝代更替,使人们渴望得到神的救助或者死后升入仙界,可是他却不识时务地写了一篇《神灭论》,断言人死后精神也会随之消失,不可能成佛,形体与精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此言一出,举国哗然,遭到无数有神论者的责难,其中不乏王公权贵。他便是南朝齐、梁间儒家学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

    范缜,字子真,约于公元450年出生在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孤贫”的生活。范缜18岁时拜沛郡相县儒学家刘献为师,勤奋刻苦,很快就“博通经术”,深得刘献器重。几年后,范缜已精通儒家经典,尤其擅长《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成为颇有声望的学者。

    470年,26岁的范缜上书王仆射,陈述改革政见,结果上书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报国无门的范缜29岁时便白发皤然,写下了《伤暮诗》和《白发咏》。范缜踏上仕途则是在479年齐朝建立之后,他最开始的官职是宁蛮主簿,后升任尚书殿中郎,齐与魏和亲时他曾作为使者出使北魏。此后,范缜在朝廷的影响越来越大,先后升任领军长史、宜都太守、晋安太守,梁朝建立后出任尚书左丞,并最终于510年在国子博士的官职上去世。

    在有神论风行的时代倡导无神论,范缜当是第一人,他早在任宜都太守期间就曾下令废止祭祀神庙,劝说人民放弃鬼神之说。在举国上下崇信佛教的时候,范缜的无神论之说无疑触到了统治者的痛处,于是皇帝亲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