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孔子(1/2)

    3.孔子

    (约公元前551—479年)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

    ——钱穆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生活、文化、思想产生影响最大的人,毫无争议是孔子。他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

    约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取名为丘,字仲尼。他幼年丧父,跟随母亲在贫困中度日。成年后,孔子对仕途很感兴趣,对天下大事亦十分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他曾在鲁国做过委吏、乘田之类的小官,后去职,开始为期16年的讲学生涯。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结识齐景公。鲁昭公二十五年,因鲁国内乱,孔子逃至齐国,受到齐景公赏识,但因齐大夫晏婴阻挠,并未得到重用。两年之后,孔子回到鲁国,继续聚众讲学,直到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即51岁时,才被任命为中都宰,后又升至小司空、大司寇,摄行相事。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因采取堕三都即削弱三桓的措施遭人暗算,被撤职,不得已开始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带领弟子,手持自己安身立命的礼教仁政先后周游至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但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在生命的最后5年,孔子在弟子冉求的帮助下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