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75杨士奇(2/2)

栋梁之才,还铲奸除恶,积极改善社会政治气氛。明仁宗在杨士奇的影响下也称得上是一个开明有为的好皇帝。他感激杨士奇对自己的辅助和忠心,特意赐给杨士奇一枚“杨贞一印”。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去世,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杨士奇同另外二杨仍是朱瞻基的内阁辅臣。朱瞻基即位之初,外有交趾国公开抵制明朝统治,内有汉王朱高煦蠢蠢欲动。宣宗皇帝没日没夜地招杨士奇、杨荣二人晋见,商讨国家大计。不久,汉王反叛。很快,宣宗御驾亲征,调集主力军队镇压叛军。对外,明朝在军事压制的前提下,通过外交途径、以“给予更大自主权”来换取交趾国的臣服和边疆的稳定。不到两个月,国家政局趋于稳定,社会气氛大大缓和。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年仅9岁的明英宗朱祁镇继位。于是,朝中形成两大派别,一派是张太皇太后支持的“三杨”,另一派便是控制了司礼监的大宦官王振,他是小皇帝的启蒙老师,深得小皇帝依赖。

    正统五年(1440年)前后,在兵部尚书徐晞的支持下,王振抓住“东杨”杨荣曾收受贿赂的把柄,设计陷害杨荣,杨荣获罪下狱。此时,杨士奇不顾个人生死,为杨荣求情。英宗念其曾经有功于朝廷,免了杨荣的牢狱之灾。不久,杨荣病死。“三杨”之中的“南杨”杨溥严守中立,没有面对艰难政治环境的勇气。至此,仅剩下74岁的杨士奇独撑着明朝的政局。

    对自己的儿子,杨士奇却并没有留情面。他的儿子杨稷飞扬跋扈,没有丝毫本事。后来杨稷杀了人,遭到了言官们的劾举。碍于杨士奇的面子,皇上并没有立即下旨治罪,但是接着又有人告他儿子“横虐数十事”,皇帝这才下令查治。年老的杨士奇为了避嫌,告老还乡。朝廷安慰并且挽留他,杨士奇感激涕零,但婉言谢绝了。但毕竟事关儿子的死活,一代名臣最终忧郁而死。杨士奇死后,其子杨稷被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