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75杨士奇(1/2)

    75杨士奇

    可治国,却不能齐家

    明书《玉堂丛语》记载:“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有三杨。”“三杨”,即“东杨”杨荣、“南杨”杨溥、“西杨”杨士奇。其中杨士奇更被历代史学家尊为名臣。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杨士奇出生于江西泰和,其名寓,号东里。他的父亲英年早逝,只留下孤儿寡母过着贫寒交加的生活。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下令修撰《明太祖实录》。实录,就是个人传记,但皇帝的传记不像一般人传记那么简单。朝廷为此举行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征文比赛。杨士奇成绩出众,从此跨入仕途。他先是任翰林院的编纂官,后在吏部尚书的推荐下,进入吴王府做审理,仍隶属于翰林院。

    永乐元年(1403年),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建文帝只身逃走,不知所踪。杨士奇被列入新皇帝拉拢的名单,他欣然接受了翰林院侍讲一职。此后,杨士奇一帆风顺。朱棣对他格外赏识,先是让他成为太子阵营的一员,后又迁升左中允,到了永乐六年(1408年)他已是正五品的左谕德了。杨士奇不仅督促太子学习,还为当朝皇帝朱棣讲解《周易》等传统名著。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向太子朱高炽公开表示不满。杨士奇只说了几句太子“宽厚仁爱”之类的大实话,便被卷入太子之争,被捕下狱。不过幸运的是,他很快便出狱并官复原职。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登上皇位,凭着为官能力的增强和与太子的私人感情,杨士奇先是官居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不久升至少保、少傅,最后还兼任兵部尚书。在内阁成员中,杨士奇首屈一指,行使的权力基本上等于朱元璋曾废掉的丞相一职。

    杨士奇为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做事雷厉风行、不畏强权,不但以身作则以包容之心团结了朝廷一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