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60寇准(2/2)

小集团利益。寇准这段充满政治睿智的话,虽然没有正面回答太宗的问题,却含有极为深刻的道理,也是对以往历史的总结。

    虽然太宗如此重视寇准,但由于他耿直好辩的习性,总是“犹力争不已”,甚至要与太宗“论曲直”,这深深伤害了太宗的心。失望之下,太宗再次逐寇准出京。宋真宗即位后,再次召回寇准,任他为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契丹军大举南侵。11月,就进入了澶州,直逼开封。宋室朝野惊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提出南迁金陵。寇准力主抵抗,排除众议,敦促真宗亲征。宋真宗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亲自到澶州北城督战。宋军得知皇帝御驾亲征,顿时士气大振,奋勇战斗,最终获得了全胜。然而宋真宗非常畏惧辽国,竟然在军事胜利的情况下执意求和,与辽国订立了每年输辽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以白沟河为界的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由于寇准的坚持抗战,让宋朝避免了更大的失败。宋真宗觉得寇准有功劳,挺敬重他。但是原来主张逃跑的王钦若却在宋真宗面前说,寇准劝真宗亲征,是把皇上当赌注,是将皇帝的生命当作儿戏。宋真宗一想起在澶州的情景,还真有点儿后怕,反过来开始怨恨寇准,竟然撤了寇准的相位。

    寇准晚年再次被召回朝担任宰相。天禧四年(1020年)却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封莱国公。后来又被贬到雷州。天圣元年(1023年),寇准死于雷州,终年62岁。

    寇准的墓在陕西渭南市,占地3亩,四周植有苍松翠柏。碑上写着:宋寇莱公墓。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书。墓地北门的楹联上写着“澶渊会盟彰忠肝裂胆,宰相无第见亮节高风”,寇准的千秋功绩、清廉风骨真是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