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9陶 侃(1/2)

    39陶  侃

    小人物奋斗的奇迹

    比起陶渊明,曾祖陶侃的知名度实在略逊一筹,但对于东晋王朝来说,陶侃的重要性却远远超过陶渊明。

    陶侃,字士行,溪族,原籍东晋鄱阳郡(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出身“寒门”,社会地位低下,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对陶侃管教很严,为了儿子出人头地,可谓煞费苦心。

    有一次,同郡举人范逵遇大雪,刚好寄居在陶侃家,如何招待贵客,陶侃一筹莫展。这时,陶母剪掉头发换成钱。不仅如此,陶母还揭床铺,将御寒的稻草搬来喂范逵的马。范逵没有白吃白喝,特地向庐江太守张夔推荐了陶侃,并称赞其母是多么的贤德,有这样的母亲,儿子绝对出色。就这样,陶侃被召为督邮,即代表太守巡行属县的小官。随后不久,陶侃又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份,公元296年,陶侃来到洛阳,开始找机会认识上流社会。但是,陶侃的身份和容貌使得他的求职过程极为艰辛。陶侃意识到,唯有投靠世族,才能在官场上站住脚。为此,他特地去求见司空张华,但张华却非常疏远他。陶侃倒也非常有耐心,多次求见,终于得到了张华的垂青,做了郎中。

    在洛阳待了五六年,陶侃依然毫无作为,而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洛阳内外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江东贵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的陶侃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必须到新的地方寻求发展。此时恰好在别人的推荐下,陶侃补任武冈(荆州南部)县令。这算是一个小有职权的官职,虽然陶侃已经四十多岁了。

    若非战争,陶侃很可能永无出头之日,非常态的年代就要用非常规的手段脱颖而出。陶侃在镇压张昌起义军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华。荆州刺史刘弘也十分欣赏陶侃的能力,认为他将会继承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