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 > 第七章 营势造势,处处商机(17)

第七章 营势造势,处处商机(17)(2/2)

福年的几番交谈。

    朱福年原籍徽州,是庞二在上海的丝行“档手”,胡雪岩在联合庞二销洋庄过程中将朱福年收到自己门下。中国历史上,典当业的管家,称作“朝奉”,大多出身于徽州。朱福年的叔叔就是朝奉,朱福年自幼就十分熟悉典当业。胡雪岩从朱福年那里学到了许多有关典当业的运作方式、行规等知识,还认识到了典当业是一个很让人羡慕、很赚钱的行当,比如朱福年就叹息自己当年没有入了典当业,是一种失策,因为“吃典当饭”,是三百六十行中最舒服最赚钱的一行。

    与朱福年的交谈,坚定了胡雪岩投资典当业并将其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决心。胡雪岩让朱福年为自己笼络典当业方面的人才。不久胡雪岩就在杭州城里开设了第一家当铺“公济典”。其后不几年,他的当铺发展到二十三家,在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华中、华东大部分省份都有胡雪岩的典当行。

    胡雪岩开办典当业,在为了赚钱的同时,还有另一种平静市面的目的在里面。胡雪岩认为:钱庄是有钱人的当铺,当铺是穷人的钱庄。胡雪岩开当铺不仅仅为了自己赚钱,也是为了方便穷人的急难。事实上,天下又哪有不赚钱的典当?只要粗略估算一下,即使当铺的利息很低,真的并不全为赚钱,胡雪岩的当铺也绝对有不小的进项。

    当铺的资本称为“架本”,按当时清代惯例不用银数而以钱数计算。一千文兑换银一两,一万千文即相当一万两银子。一般的典当业,架本少则五万千文,实力大的有二十万千文。胡雪岩开在各地的当铺,规模大小不一,平均以每家典当铺架本十万千文计算,二十三家当铺仅架本就达二十三万两银子。按当时典当铺的行业规定,如果以“架货”折价,架本至少要加一倍。这样,二十三家当铺,架本至少也是四十五万。四十五万架本以一月周转一次,生息一分计算,一个月胡雪岩仅当铺这一项产业就可以净赚四万五千两银子,一年就有五十四万。而当铺架本周转一次,绝对高于一分息的利润。《旧京琐记》记载:当时当铺取息率至少“在二分以上,巨值者亦得议减”。古应春在算了这笔账之后兴奋地对胡雪岩说:“小爷叔叫我别样生意都不必做,光是经营这二十三家典当好了。”胡雪岩当然十分清楚,只要将典当业经营好了,就可以在商界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看来,典当业确实是胡雪岩开辟的一条新的、能够赚大钱的投资渠道。难怪那位眼光极高的七姑奶奶会发自内心地赞叹胡雪岩的眼光“才真叫眼光”。由此可见,只有像胡雪岩一样始终向前看,向远处看,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向来不放过任何一个投资机会,而且看得那样准,看得那样开,才是真正有大作为的生意人的“真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