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外企如战场(2)(2/2)

中国又引入了另一个空降兵,制造了新的不平衡。  除了上述矛盾以外,外企的权力争斗还常有民族性。调查显示,大型外企的高管中,外国人占44%,外籍华人占17%,台湾人占到10%,其他则为香港和内地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他们被冠以“欧美派”、“韩日派”、“东南亚派”、“台湾派”、“香港派”、“内地派”等。  欧美派对总部文化理解最深,但精英大多留在本土,来到中国的,多数也是过客心理;香港人是超级推销员,开拓有余而守业能力不足;新加坡人办事规范,虽然是黄皮肤,对中国文化倒没有对西方文化理解得深;台湾人倒能吃苦,也擅长管理,但在被员工认同上却较弱,也最喜欢提拔亲信;内地人最了解市场,但对国际化的理解欠成熟;韩日就不必说了,他们的官僚习性几乎把总部的斗争和冲突全盘引入到了在华企业。  客观来说,除了派系问题外,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对职业经理人道德与思维方式有一定要求。不光是能力问题,也有文化与职业化问题。  一家德国企业在中国办事处的首席代表招的人,大部分都是亲信。他认为从长远看,这种做法增添了公司的风险,对公司不利;但短期看,工作便于开展,对公司是有利的。而且,“我得要为自己的势力增添筹码,博弈的结果当然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公司那边说得过去就行,天高皇帝远,将在外还君命有所不受呢。” 像这样“外企泛家族式”的关系管理并不是少数。目前外企中,我国港台地区人士和东南亚地区的华人担任高层管理职务的不少,他们在离任时,往往会推荐同乡人,同样是为了方便沟通和控制。   不仅仅在中国,跨国企业的本土公司也有权力与治理结构的问题存在,但是一般不易为外人所洞悉。据报道,长期以来,监管可口可乐公司的董事会已经达到了荒唐可笑的程度。在短短6年时间里,这个组织先是推选了一位首席执行官,随后将他撵走,接下来又提拔一位,可这位首席执行官缺乏经验,总离不开别人的扶持。董事会又搞了一阵子公开招聘,也没有招到合适人选。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斗争,已经扩大到世界范围内。    公司权力模型  正式权力    外  企  民  企  国  企  制度 制度严格  制度缺位  制度好多  标准 标准量化 标准粗放  标准好看  流程 流程完整    流程混乱 流程好变  规则 规则透明  规则随意  规则好深  非正式权力    外  企  民  企   国  企   感情 工作感情  创业感情 派系感情  文化 企业文化 老板文化 官场文化  思想 个性思维  矛盾思维   唯上思维  精神 专业精神  创业精神 工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