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0节 台州动力(1)(2/2)

黄岩县委下发了《关于合股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的69号文件。这是我国地方党委、政府关于股份合作企业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1987年,原地委、行署进一步明确提出“取两南(苏南和浙南)之长,走自己之路”,一举掀起了台州股份合作经济发展的**。到了1988年底,台州乡镇企业已占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股份合作企业在乡镇企业中则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截止到1990年底,台州百万以上产值的股份合作企业已有1078家,千万以上企业也达到28家;另一方面,台州则大胆地将股份合作企业制度作为集体企业和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模式,开始大刀阔斧地对这些存量资产进行产权改革。

    浙江大学天则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汪炜副教授是台州课题的主要参与者,他说,正是**十年代台州大批传统企业改制,使得早年从事小商品生产的地方商人有机会一步踏入原本壁垒森严的传统大制造业。

    “你发现没有?台州、温州的国企都很少,但温州的国企是死掉的,而台州的国企是转掉的。”汪炜说。

    资料显示,1992年来,台州的公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到1994年底,股份合作企业中年产值千万以上的企业有259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25家,上亿元的企业12家。

    自90年代中后期至今,“这是大量股份合作制企业向股份制转化,台州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演进的阶段。”史晋川说,随着当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公司法》颁布,股份合作制企业越来越多地产生了向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公司等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强烈愿望。

    资料显示,这一时期,新企业大多以股份制注册登记,原有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也逐步完成向公司制的转化。1996年,台州股份制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开始逼近股份合作制企业,到2000年,则已是股份合作制注册资本总额的三倍。

    而记者在当地观察到,更有部分台州民企已开始步入其发展史上第五个阶段——上市。2002年,台州市长瞿素芬就曾亲自带队到香港举办台州民营企业香港上市推介会,并积极鼓励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实现挂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