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6节 温州中兴(2)(1/2)

    温州,资本之渔

    是改善投资环境,挽留企业和资本外迁的洪流,还是将逐渐长大的“鱼”放到缸外去养?在这场资本之渔中,温州选择什么?

    正月初八,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沈阳市市长陈政高带着一个100多人的“拜年团”,千里迢迢赶到温州,从温州人手里拿到一个350亿元意向资金的“大红包”。

    近年来,温州市资本外流、企业外迁、产业转移的现像不断出现,“并有较大规模的发展态势”,这次对沈阳的350亿元的大手笔也不过是温州人投资的项目之一。“目前企业外迁和温州资本外流不仅仅是大企业的‘孔雀东南飞’,连带中小企业也‘麻雀东南飞’。”一位政府官员如此形容温州资本外流的趋势。的确,由于软硬环境的差距,温州外迁的企业越来越多。如何看待这种趋势呢?

    1.

    鱼大了要到缸外去养

    其实,温州资本外流和企业外迁已非一日。此前,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显示,从1998年开始企业外迁,到2001年为止,温州累计在外投资1050亿元,在外的温州人总数已经达到154万人。对此,温州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蔡永进说,“资本外流主要是企业行为,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因为“温州人才短缺、信息相对匮乏,科技相对落后以及地理位置的偏僻”,“不适合大企业建立研发部门”,所以南存辉把正泰集团研发中心放在上海,利用上海科技、人才、信息等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强辐射力,建立国家级的技术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

    据统计,温州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6%,大大低于全省2.3%的平均水平,而且80%的科技人员分布在文教、卫生部门,企业科研开发人员“奇缺”,即使“引进”,也因为没有“充电环境难以留住他们的心”。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说,“温州的人才结构非常单一,在本地怎么会找到企业发展的各类人才?”而北京、上海的人才优势非常明显。可以说,在温州无论是找职业经理人还是企业管理人才,好像大海捞针一样难。正因如此,正泰集团、德力西公司、美特斯·邦威、报喜鸟西服等纷纷投资上海。“外迁是扩张发展的需要。靠近更大的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津龙指出。

    温州龙湾区的不锈钢管件行业是温州的新兴优势行业,年产量占国内市场70%,占国际市场的1/7。但由于土地供应不足,企业外迁至上海、江苏、丽水等地。在温州,由于土地紧缺“不可能一下子给这么大的土地”,市政府官员表示,“土地等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企业壮大的硬约束。”目前,温州外迁企业仅有名有姓的就已达1000多家,其中不乏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整体外迁的企业就有250家,预计资本外流在100亿以上。“客观上看,企业、资本、产业在区域间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温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研究员姜新洪认为,内陆地区和西部开发城市更是积极开放,面向沿海城市扩大招商引资。如四川的一些城市,就公开亮出“引温州资本、承温州产业、兴地方经济”的招商引资广告。

    2.

    为何不把鱼缸做大

    庄吉集团董事长郑元忠目睹温州企业外迁,曾建议温州市领导采取措施挽留,为企业改善现有的软硬环境,“鱼大了,缸养不下了,就让鱼到缸外去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