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5节 策划才能成功(2/2)

的机会。在广告公司呆过的人都知道:项目是广告策划人最好的福利,因为经验的获得,一夜成名的机会,全都在项目里产生!

    曾晖知道:只有不计较工资这颗“芝麻”,才能捡到经验这个“西瓜”。在叶茂中营销策划公司这所“黄埔军校”里,在叶茂中手把手的教导下,曾晖先后主持或参与了白沙香烟、海王药业、新大陆地产、枪手集团、伊利集团、赛洋科技、CEC手机等知名企业的企划咨询项目,策划能力与日俱增。

    叶茂中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平时,遇到不好沟通的客户,不管人家多么财大气粗,他都拒绝跟对方合作。等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他干脆提高了客户的门槛,拒绝接100万以下的单。他特立独行的性格,独特的经营方式,使曾晖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叶茂中之所以这么牛,是因为他已经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块响亮的品牌。

    成功第三步:把自己当成一块品牌经营

    2001年5月,曾晖觉得在叶茂中公司学得差不多了,萌生了自立门户的念头。叶茂中知道后非常难过,但他没有阻拦曾晖,而是真诚地说:“兄弟,你来我欢迎,你走我欢送,咱们还是好朋友!”

    其他公司听说曾晖辞职后,纷纷找猎头公司来挖,有的甚至开出了20万年薪的高价。但曾晖最终选择了天津一家肉类制品公司。之所以选择它,一是曾晖很佩服该公司的董事长王孝政。王当年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借300元开始创业,开业第一天就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今日开张,何时倒闭,横批是:开业大愁。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现在企业每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两个多亿,但王孝政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忧患意识,“开业大愁”的警句至今仍张贴在公司的会议室里。二是这家公司跟曾晖签了24万元的合同,让曾晖为他们生产的肉类制品进行营销诊断和策划。曾晖想:只要完成这个项目,就可以开自己的公司了。

    从叶茂中公司搬出来后,曾晖立即让的士把他的被子拉到了天津该公司的办公室。埋头苦干5个月后,顺利完成了公司的项目,揣着20多万元钱杀回了北京。

    10月的北京,空气里已有冬天的味道,但曾晖一脸春天的喜气:我要在北京开公司!

    骑着单车找了几天后,曾晖在西路园一栋公寓的13楼租了一个三居室,添了10多万元的设备,注册成立了自己的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创业是艰苦的。不足100平方的房子,白天是办公室,晚上就成了曾晖和员工们的宿舍,沙发和办公桌都是两用的,分开办公,合起来当床,一切准备就绪,曾晖却发现没有客户登门。打了几十个电话,终于有一位客户愿意谈谈,受宠若惊的曾晖赶紧率领所有员工,把公司打扫得干干净净,期望能给客户一个好印象。可谁知人家来到公司,坐了不到10分钟就走了。问他,他才说:你太年轻,看上去比我儿子还嫩,把几十万元交给你.我不放心。

    自己的一张娃娃脸黄了这单生意!痛定思痛,曾晖决定亡羊补牢――把胡子留起来,给客户一个成熟的形象。同时,他将公司重新定位为品牌诊断、策划。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提供品牌方面的建议和指导。

    要帮别人打响品牌,首先自己得是一块品牌。曾晖决定破釜沉舟:不急着找客户,先埋头写文章,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工程。因此,从2001年11月到2002年4月整整半年时间里,曾晖足不出户,天天关在屋子里写专业文章。

    眼看公司只有钱出没有钱进,女友急了,多次劝曾晖把公司关了去打工。她说,与其坐吃山空,还不如给人家打工,以你的年薪,很快就能买得起房子和车子。但曾晖没有听从女友的劝告。

    坚持有时候就是胜利。曾晖的这些文章很快就在《品牌》、《销售与市场》、《中外管理》等多家专业媒体上发表出来,其中不少还特地请曾晖开专栏。他们有没有稿费,稿费是多少,曾晖从不去关心,曾晖的目的很单纯:多发文章,在最权威的媒体发文章,发最有分量的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曾晖的名字,记住曾晖的名字。

    曾晖的名字开始在广告界横空出世。打到公司来咨询的电话明显地多了,找上门的客户也多了。曾晖先后与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湖南一家食品公司的一单业务就签了80万元,与广东一家摩托车公司签的单也高达116万元。这些客户使曾晖走出了低谷。

    好事成双,重庆出版社在看了曾晖的大量专业文章后,邀请他写一本叫《品牌制胜》的书。经过三个月的突击,2002年7月,《品牌制胜》顺利出版。如今,这本书已经成了国内大部分广告公司员工案头必备的“教材”。

    2002年10月,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曾晖离开了西路园,将公司搬到了寸土寸金的大观园。在大观园这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地方,他希望能把自己的品牌价值开发到最大。

    曾晖之所以从一个一文不名的打工仔成为一个品牌专家,完全得益于他把自己当成一个品牌经营。在这个缺乏品牌的时代,如果你的目光能够超越眼前利益,心无旁骛地把自己的名字打造成所在行业一块闪闪发亮的品牌,你就能跨越底层的激烈竞争,不费吹灰之力地进入社会的精英阶层!